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5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以茶為媒攜手奔小康
——四川巴州區與浙江松陽縣產業扶貧協作紀實
本報記者李傳君
四川正在建設茶業強省,目標是到2020年建設20個20萬畝以上的茶業產業基地強縣,建成千億元級川茶產業。巴中市也出臺了實施茶產業“雙百”工程的意見,力爭到2020年茶葉種植面積達100萬畝,茶業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而巴中市巴州區則沒有納入茶產業基地強縣的盤子。不過去年以來,巴州區與浙江省松陽縣簽訂東西部協作扶貧框架協議,茶產業成了落地項目之一,進而,巴州區“2019-2023北部山區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與此同時,協作扶貧給松陽縣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產業的對接、市場的延伸和觀念的革新。
荒地復了綠,農民掙了錢
海拔1000米左右的寺嶺鎮,雨后白色的浮云飄蕩在半山腰,輕撫那一片片新植的茶園,此景吸引了不少外來客拍照留念。“以前哪有這么好看,到處是荒蕪一片。”村民說。
王富升是寺嶺村老黨支部書記,他說,全村612人,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留在家中勉強有勞動能力的人僅200多人,因此土地撂荒十分嚴重,村里一直盼望有人來集中流轉土地發展某項有希望的產業。前些年來了個種藥材的,但因銷路問題半途而廢,老板都跑了。
“去年王總來流轉土地種茶葉,村民都很支持,都說這是盼望已久的事情。”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周慶旭說。他所說的王總是來自浙江省松陽縣的王春生,他隨松陽縣與巴州區簽訂的東西部協作扶貧框架協議來到巴州,選擇寺嶺鎮帶動農民發展茶產業,新栽茶園600余畝。
“我主要是建示范園,最終目的還是要帶動本地更多人來種;我的示范園預計到今年底將達到1500畝,到2023年將發展到3000畝,涉及到寺嶺鎮7個相鄰村。”王春生說。
根據雙方協作扶貧協議,松陽縣將在3年內為巴州區提供1億元資金,其中500萬元用于王春生的茶產業項目。“這500萬元在投產前每年將有6%的保底分紅,也就是30萬元。這筆錢又將以‘541’的比例分配下去,50%給貧困戶,40%給項目所涉及到的村民,1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王春生說,項目給當地群眾帶來的最大實惠是務工掙了錢。
寺嶺村村民劉君華,兒女都在外面務工,丈夫會木工,以前5畝多的土地都得靠自己一個人種,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王總來種茶,我只留了1畝水田作為口糧田,其余全流轉了出去,不僅輕松了很多,而且在茶園打工,每個月還能掙到1000多元錢。”
村干部介紹,凡留守在家的勞動力,只要自己愿意,都能滿足在茶園的務工愿望。
開闊了眼界,增強了信心
“以前只曉得綠茶,沒見過白茶、黃茶、紫茶。”村民都這么說。而在王春生的茶園里,茶分黃、綠、奶白、白和紫五種顏色,名曰“五色茶園”。五種顏色的茶分層次栽植,邊沿再配以景觀樹、水果樹,春天各種花搭配五色茶,走茶旅融合的道路。
更讓村民開眼界的是,去年12月,王春生組織了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到松陽縣實地考察。看了過后,大家都感到無比驚嘆。“一眼望出去全是茶,沒有別的,規模讓人震撼!”寺嶺村村主任周內宗說,“人家一個村茶葉加工廠就有10多家,300千伏的變壓器就有十多臺,我們這里呢?一個加工廠都沒有,一臺那樣的變壓器都沒有,說明我們很落后!”
“茶產業讓當地群眾早就致富奔小康了!不說別的,人家一個鎮上都有14家銀行,我們鎮上只有1家。”參加過那次考察的村民激動地說,回來后,他們都堅定了信心。
浙江是全國重要的茶產業強省,松陽縣有茶園12萬畝,40%人口從事茶產業、50%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農業產值源于茶產業,茶葉已經成為松陽人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位于松陽縣的浙南茶葉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作為松陽縣茶葉銷售的樞紐,將松陽茶乃至周邊省、市、縣的茶葉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2018年該市場交易總量7.91萬噸,交易總額57.90億元,因此獲得“中國綠茶第一市”之稱。
王春生本人也是松陽縣古市鎮白角外村村主任,帶領村民種了幾十年茶葉,2009年他牽頭成立了松陽縣古市鎮八都源白茶專業合作社,2014年走出浙江,到貴州思南縣發展了7000余畝茶產業基地。因此,王春生的特殊身份和經歷對寺嶺鎮農民很有說服力。
“巴州區北部山區有宜人的氣候,干凈的水源和空氣,還有沒受到污染的土壤,所產的茶葉品質優良。”王春生說,“下一步我們緊接著就要建茶葉加工廠,所加工的茶葉除少部分通過本地實體店和電商銷售外,大部分將通過浙南茶葉市場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瞄準中高端,打造“一鎮三區十園”
“松陽縣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熟的技術方案和優秀的茶葉專家等條件,為我區發展茶葉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巴州在茶產業的發展上有很大的后發優勢。”巴州區區長楊波說。
巴州區北部山區寺嶺、白廟、清江等8個鄉鎮適合發展茶業,因此,去年該區與松陽縣簽訂了東西部協作扶貧框架協議后,迅速出臺了“2019-2023北部山區茶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顯示,圍繞巴中市茶產業“雙百”工程戰略目標,巴州區要堅定信心發展茶產業,5年內建成“一鎮三區十園”,一鎮為寺嶺茶香小鎮,三區即陰靈山茶文旅園區、鳳頭山觀光茶葉園區、大觀梁有機茶園區,十園即平梁鎮后溪溝村等10個以上茶葉生態示范園。
圍繞這個規劃,必須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0個,引進培育龍頭企業5個,預計到2023年底,全區茶園總面積達到3萬畝,產值2億元,市場交易額達8億元,茶葉綜合產值達10億元,帶動茶農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并將巴州打造成知名的茶文旅融合示范區。
“最近3年全國茶葉增長面積前三甲的是貴州、云南、四川,以此折射出在沿海東部經濟帶政策和人口紅利退縮的大背景下,‘東茶西進’已成為一種實踐和趨勢。隨著全國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和農民收入增加,巴州茶產業必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松陽縣到巴州區掛職的副區長劉坤說。
相關標簽:松陽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