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8 作者:佚名 來源:菏澤日報
盛夏六月,烈日炎炎。 挺立在驕陽里的扶貧大棚整齊劃一,大棚內更是綠意盎然、郁郁蔥蔥,一幅碩果累累的景象。走進山東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傘頭王行政村,隨時能看到扶貧攻堅的痕跡,在這里,不少人借著“扶貧”的東風,種起了溫室大棚,開啟了脫貧致富之路。
借扶貧東風,開啟脫貧致富路
“大棚里以草莓、水蜜桃、冬棗、葡萄等水果為主,主要通過反季節種植和銷售來增加收入,銷路和價格都比較可觀。”昨日,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傘頭王村村民王洪建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據介紹,2016年8月,39歲的王洪建和妻子在高新區及馬嶺崗鎮扶貧辦的幫扶鼓勵下,成立了木輪車農場,種起了溫室大棚。如今,這些大棚已發展至32個,面積約120畝。在他的農場里,有來自本村和附近村莊的20多名村民工作,他們大多是60歲左右的老人,其中10多名為貧困戶,每月能在農場收入2000元左右。
在葡萄大棚里摘葡萄的工人路翠紅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自從來到木輪車農場干活,她每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不僅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提高,同時也不耽誤自己接送孩子上學,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脫貧攻堅,關鍵在于通過扎實有效措施,激發貧困群眾參與脫貧的內生動力。要擺脫貧困,必須調動自身所擁有的一切有用資源,并且在觀念上做好準備,才能夠成功,不能過于依賴援助。高新區及馬嶺崗鎮扶貧辦通過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進村入戶,向貧困群眾宣傳扶貧的標準、目標、政策和程序,激勵貧困戶積極參與大棚種植,才有了如今脫貧致富的局面。
聚焦內因,不斷激發內生動力
利用自身資源、激發內生動力來脫貧的不僅僅是傘頭王行政村,馬嶺崗鎮黃廟村的扶貧車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工資計件,多勞多得,我一天能縫三四十個棉服,一天大概能賺60塊錢,這樣就不耽誤照顧家里年邁的婆婆和因上學需要接送的孫子,能在家門口掙錢補貼家用,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這活挺好的。”在黃廟村一處棉服加工扶貧車間里,村民王大娘干得十分起勁。
據了解,該棉服加工項目自2017年啟動,起初用的是村里閑置的舊房子,因場地有限,工人干活十分不便。2019年2月,在村委會的幫扶鼓勵下,將項目設備搬進扶貧車間,解決了廠房問題。不僅如此,項目交到村委會的2萬多元租金,也可以直接分到村里的每個貧困戶手上,讓村里的貧困戶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如今,在扶貧車間里就業的,近一半工人是本村貧困戶。
據介紹,近年來,馬嶺崗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來精準扶貧。完成安頓莊草莓拱棚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250余畝,建設拱棚106座,項目已受益51.2萬元;完成“千畝荷塘”建設項目,該項目已受益16萬元;重點扶持穆李、青丘、司莊、肖徐莊四個村電商扶貧,該項目已受益7.5萬元;成立謝集村扶貧車間建設項目,該項目共投資30萬元,現已受益2.1萬元……目前共建設溫室大棚120座,占地530畝。2016、2017年,馬嶺崗鎮與銀田公司簽訂承包協議,保障了2017年受益120萬元,2018年受益144萬元,受益覆蓋全鎮55個行政村、1300余戶貧困戶。
多措并舉,發展村集體經濟
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起到了關鍵決勝的作用,為此,高新區始終把精準扶貧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著力點。
無論是蔬菜水果大棚,還是扶貧車間,高新區在扶貧項目方案制定、項目運作、資產收益方面,盡可能做到扶貧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深度融合,使扶貧項目形成村級固定資產,資產產生的收益用于再扶貧開發和發展村級事業,形成良性循環。
據介紹,在高新區全區29個扶貧項目中,全部形成了村級固定資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積累。投資81萬元的付堂甜瓜標準示范園,行政村每年可產生收益10萬元以上。新建扶貧車間19個,由村引進加工生產企業,行政村參與管理或租賃給企業使用,每個點可新增村集體收入1萬元。按照每個村不少于20萬元的標準,為馮莊、葭密寨、晁莊、喬堂、曹莊、登禹等6個行政村建設大棚54個,通過承包租賃,每個村可增加集體收入2-3萬元。
目前,高新區整合各類資金2600萬元,集中建設了冬暖大棚180座,所有權歸行政村,按每個村不低于2個棚標準進行分配,每個棚收益在15000元以上,每個村可至少新增收入30000元,起到了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和增強扶貧開發成效的雙重效果。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