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6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下半年大豆進口情況如何?
目前市場主論調就是11月后中國大豆進口有缺口,巴西沒有足夠大豆滿足我國進口的需求,不得不轉進美國高價大豆,那時國內的豆粕價格水平會上一個新的高度,當市場達成高度一致觀點時,我們尤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冷靜分析目前的市場狀況。
國內豆粕在7月6日中美雙方正式宣布實施關稅增加25%的情形下,豆粕期貨并沒有出現如預期連續上漲的節奏,反而一路下跌,但跌幅也不是很大,一直處于一個震蕩過程。下跌主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利多出盡,貿易關稅實施之前豆粕的期貨價格已經給足了充分預期,目前形成一個利多出盡的過程。從現貨層面看,國內豆粕庫存及港口大豆庫存都是出于近幾年來的高位水平,下游走貨速度非常慢,現貨的充裕是壓制期現價格走高的主要因素,但是遠期的預期缺口支撐價格的下跌。
分析了目前豆粕價格的現狀,我們要從目前供需的角度去推演未來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從USDA(美國農業部)報告上來看,2017/18年度全球大豆產量較上一年度增加2000萬噸,USDA調高了我國2017/18年度大豆進口量600萬噸,總體使用量增加800萬噸,筆直認為USDA對我國國內需求判斷有誤。根據天下糧倉數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大豆進口量4478萬噸,而2018年上半年大豆進口量4485萬噸,目前為止2018年大豆進口量與去年持平。今年大豆港口庫存一直處于高位,今年與同期相比庫存水平高出100萬噸左右,這說明2018年我們的豆粕市場需求是在走弱,而不是在增加,這是自2013年第一次出現豆粕需求有減弱的跡象。從供應段的數據看,豆粕的需求比較差,我們從養殖端口來看,未來需求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2018年上半年生豬養殖行業一直處于虧損期,生豬的價格也一路走跌,近期有所反彈,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下半年養殖利潤走高會引起生豬存欄的增加,筆者的觀點恰恰相反,生豬養殖的周期較長,不會因短期的利潤處在盈虧平衡點就會引起養殖戶的補欄。上半年養殖利潤處于虧損期,成品端價格一路下跌,成本端價格一路上漲,導致生豬出欄迅速,存欄大幅減少,生豬的供應量減少導致肉價走高。從仔豬價格的走勢上看,目前尚未看到補欄的啟動,由于養殖周期較長,短期內不會引起生豬存欄的大幅變化,預計下半年國內豆粕需求將繼續走弱。
讓我們把目光轉到下半年大豆供應上去,11月后是否會發生大豆進口缺口呢?USDA大豆平衡表顯示,每年巴西、阿根廷兩國的陳豆庫存是比較多的,基本保持在5000萬噸到6000萬噸,如果用陳豆庫存直接滿足國內缺口,大豆還緊缺嗎?這部分庫存是滿足自用嗎?其實不是,觀察全球豆粕平衡表我們看出,巴西、阿根廷的豆粕自用大部分是國內自行壓榨,然后再進行出口。巴阿兩國美年的豆粕出口量是4500萬噸,我國豆粕的缺口很有可能轉為購買南美的豆粕,直接進口。
雜粕替代技術成熟,豆粕上漲對飼料行業影響有限
“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以來,中國進口大豆成本持續攀升,推動國內豆粕價格大幅上漲,豆粕與雜粕價差擴大,雜粕使用價值回升。中國自美國進口大豆多集中在一季度和四季度,市場擔憂屆時國內豆粕供應或存在缺口,但目前國內雜粕替代技術成熟,增加雜粕進口,有望降低豆粕供應存在缺口的影響。此外,飼料產品售價一般都會根據原料價格的變化而及時調整,豆粕上漲對飼料行業影響也將有限。
1、對美進口大豆加征關稅,中國進口大豆成本持續攀升
7月6日,中國正式對美國大豆加征25%進口關稅,加征關稅美國大豆進口成本每噸增加700元至800元,較巴西大豆高300元左右,美國大豆失去競爭優勢,中國大豆進口轉向巴西、阿根廷、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間接抬升全球大豆價格。目前美國大豆到港完稅價格在3765元/噸,同比上漲19.5%,巴西大豆到港完稅價格在3456元/噸,同比上漲9.7%。
2、四季度國內豆粕供應或存在缺口
中國自美國進口大豆多集中在一季度和四季度,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3285萬噸,占國內大豆供應量的30%。7月6日對美進口大豆開征關稅,市場預計四季度中國大豆進口量將明顯下降,屆時國內蛋白原料供應或存在缺口。市場預計8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在850萬噸,9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在880萬噸,10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在730萬噸,11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在630萬噸。
3、增加雜粕進口,有望降低豆粕供應存在缺口的影響
飼料中的蛋白原料不僅只靠豆粕,也可來自其他雜粕,如菜籽粕、棉粕、葵仁粕、棕櫚仁粕等。2015年-2017年期間,全球大豆連續豐產,豆粕價格大幅下跌,豆粕與雜粕價差持續縮窄,飼料企業紛紛下調雜粕添加比例,上調豆粕使用比例。隨著今年貿易戰推動國內豆粕價格持續攀升,豆粕與雜粕價差大幅擴大,雜粕使用價值回升,用雜粕替代豆粕將變得經濟可行,部分飼料企業開始上調雜粕添加比例,降低豆粕添加比例。2018年上半年,豆粕飼用消費量同比下降0.42%,添加比例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針對雜粕能否替代豆粕,技術上是否可行?
近期飼料行業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對此也有回應投資者提問,其中:
新希望回應稱,雜粕替代豆粕多年以來一直都是飼料配方技術里的常規操作,并不是什么由于貿易戰才出現的新鮮問題。對雜粕的蛋白質和有效氨基酸含量,行業里都有多年的分析評價基礎,抗營養因子過高的問題也都有非常成熟的技術工藝來解決,生產設備也不需要什么升級改造。
天邦股份回應稱,公司有使用雜粕替代的技術儲備;公司現有的膨化處理工藝及生物發酵工藝可降解抗營養因子和提高蛋白質量,改善消化率。
傲農生物回應稱,飼料中是否使用雜粕,取決于產品品質定位、原料品質和價格。設備是否升級和改造也主要取決于原料的特點而定。公司未來會根據原料價格和品質的變化視情況而定是否使用雜粕。
4、豆粕上漲對飼料行業影響有限
玉米、豆粕、魚粉是畜禽飼料產品的主要原材料,三種主要原料合計占飼料生產成本60%-70%,且飼料行業的毛利率普遍較低,玉米、豆粕、魚粉等主要原材料價格變化對飼料企業效益影響較大。
針對原料價格波動對公司有何影響,公司將采取哪些措施?
近期飼料行業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對此也有回應投資者提問,其中:
新希望表示,由于飼料行業通常是采用成本加成的定價辦法,所以原料成本漲跌,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通過飼料價格漲跌傳遞下去。所以大豆價格波動對于飼料行業來說總體是一種中性因素。但對于下游的養殖行業,公司指出,其產品價格更直接地與消費市場的供求關系有關,所以難以通過飼料行業相似的成本加成定價,把成本漲跌傳遞下去。所以對于養殖行業來說,大豆價格漲,那就是成本升高,屬于利空;大豆價格跌,那就是成本降低,屬于利好。
海大集團表示,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是對整個飼料行業、養殖行業產生影響,對行業內各公司之間的相對競爭優勢影響不大。公司會根據原材料的行情,并結合公司飼料產品生產用量,制定相應的原料采購策略,同時公司在期貨套保上會進行適當的風險把握。
傲農生物表示,豆粕是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依飼料產品的不同使用比例不一。大豆價格上升,是會影響到產品成本的,但飼料行業的產品售價一般都會根據原料價格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傮w來說,如果原料價格上漲的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產品毛利,主要體現在價格變化的及時性方面,但不至于會嚴重壓縮產品盈利。公司一直密切關注原料行情的變化,加強成本與價格聯動管理,以盡可能降低原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相關標簽:豆粕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