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9-27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自古以來,稻米的主要功能是“填飽肚子”。如今,湖南省株洲市農業專家通過“定向栽培”,生產出具有強身健體等作用的“功能水稻”。近日,株洲市農科所在茶陵縣秩堂鎮培植的富硒富鋅富鐵水稻喜獲豐收,開創我國南方“功能水稻”生產的新藍海。
“功能農業”是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將推動從“吃得飽”“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轉型。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認為,未來5年,生物營養強化將涵蓋硒、鋅、鐵、鈣等人體必需礦物質,實現食補礦物質夢想。其實,功能農業在我國才剛剛興起,全國采用標準化技術生產的功能農產品不到1/1000。
株洲市農科所專家稱,人體硒、鋅、鐵元素的主要來源是食物,我國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提高稻米的硒鋅鐵含量意義重大。近年來,市農科所以推進水稻產業提質升級為目標,聯合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功能稻米生產技術創新試驗,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集成“優質稻+綠色防控+稻田立體種養+營養平衡協調”,富硒稻米生產已實現“定量技術”;正在研發的富鋅稻米技術、富鐵稻米技術、硒鋅配施技術,以及硒鋅鐵多維功能稻米生產集成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標準化生產指日可待。
去年以來,株洲市農科所對接株洲香之優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秩堂鎮共建功能稻米技術研發與示范基地,開展富硒稻米技術集成與生產示范、硒鋅鐵配施技術生產試驗;在蘆淞區白關鎮楠木山村開展富硒稻米生產示范;與醴陵鯤龍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在楓林鎮隆興坳村開展水稻硒鋅鐵配施技術生產試驗;與農家壹號卦石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在白關鎮卦石村開展富硒稻米集成技術生產示范。
據悉,卦石村采用“礦質富硒有機肥+葉面富硒肥無人機噴施”技術模式,大田優質稻畝產量達900斤,增產20%左右;隆興坳村采用“稻田養蛙+硒鋅鐵配施”技術模式,增產15%左右,每畝綜合生產效益達2萬元;秩堂鎮采用“礦質富硒有機肥+葉面富硒肥無人機噴施+稻田養鴨+生物防治”技術模式,全生育期禁施農藥和除草劑,生產出高品質的功能水稻。
株洲市常年水稻播種面積約380萬畝,年產量逾180萬噸,按一半面積種植富硒富鋅富鐵水稻、每公斤稻谷增值2元計算,農民每年可新增利潤14.58億元。按畝產功能水稻400公斤、整精米率38%、每公斤60元計算,延長產業鏈后的畝產值可達9120元。通過推廣項目集成技術,功能稻米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相關標簽:株洲水稻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