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2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主產區六省小麥托市預案已全面啟動,國家最低收購價預案啟動范圍不斷擴大,其用意主要是破解小麥夏收壓力困境,牢牢守住不發生“賣糧難”底線,保護農民利益。預計后市小麥價格將穩中回暖,但大幅上行可能性不大。
隨著7月19日河北在符合條件的相關地區啟動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至此,主產區六省托市預案已全面啟動。由于今年夏收市場壓力較大,目前6個小麥主產省均陸續啟動了托市收購,其托市范圍可謂近年來少有。
主產區六省預案已全部啟動
7月19日,河北省除張家口、承德以外,符合條件的區域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基本涵蓋了全部小麥產區。該省第一批安排小麥最低收購價收儲庫點114個,有效空倉容184萬噸,基本可以滿足種糧農民就近賣糧的需要。
據了解,河北是重要的小麥主產區,是京津冀地區口糧原料的主要來源地,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對維護首都經濟圈糧食安全、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新麥上市以來,主產區小麥市場價格“高開低走”。據農業農村部監測,目前主產區企業小麥收購均價在1.12元/斤左右,比開秤初期下跌約0.05元/斤,比去年同期低0.03~0.05元/斤。其原因:一是今年小麥豐收,優質商品小麥數量充足,市場競爭導致價格走低;二是小麥最低收購價比去年下調0.03元/斤,帶動市場價格底部下移。
為緩解市場壓力,6月上中旬國家在安徽、江蘇兩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進入7月份以來,河南、湖北、山東、河北也相繼啟動預案,至此,主產區六省預案已全部啟動。隨著政策性收購對市場引導效應逐步顯現,夏收小麥購銷市場將趨向活躍。盡管收購價低于往年,但產量和品質雙雙提升,農民售糧收入有望保持平穩。
市場權威人士預計,隨著主產區六省小麥托市收購全面實施,小麥市場底部支撐增強,價格繼續走低的勢頭將會受到有效遏制,維護種糧農戶利益的底線將會得到保障。
新麥收購價格基本止跌趨穩
據市場反映,進入7月中旬以來,隨著小麥托市收購范圍進一步擴大,市場信心有所增強,部分面粉加工企業收購積極性提高,主產區小麥價格呈現趨穩態勢,局部低價位區域也開始小幅上調報價,與最低收購價拉齊。
當前,容重780g/L、水分12.5%的新小麥收購價:河北保定1.12~1.13元/斤,山東聊城1.16元/斤,河南商丘1.13元/斤,江蘇徐州1.12元/斤,安徽宿州1.12元/斤,部分地區較前幾日上漲0.005~0.01元/斤。主產區小麥主流收購價1.12~1.16元/斤,基本運行于最低收購價政策區間。
近日,隨著普通小麥價格止跌趨穩,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也逐步趨穩。7月18日,優質小麥收購價:山東菏澤“濟南17”為2450元/噸,濰坊2430元/噸;河南鄭州“鄭麥366”為2400元/噸,新鄉2400元/噸;河北石家莊“藁優2018”為2410元/噸,衡水2390元/噸。
儲備輪換采購補庫按部就班
今年以來,各地儲備小麥輪換出庫積極性較高,出庫數量也較大,需要補庫的任務較重,市場曾預計新麥上市后輪換企業大規模收購會對市場產生引領效應,但從市場運行情況看,這種效應并沒有出現。
7月18日,北京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舉辦了2019年市儲備糧油第七次競價交易會。本次交易會競價采購2019年產小麥19.76萬噸,全部成交,均價2350元/噸。
由于今年各地小麥普遍豐產,而且質量較好,加之市場對后期小麥價格看淡,輪換企業小麥補庫在價格上不僅隨行就市,在采購上也是按部就班,并沒有出現搶糧現象,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效應遠遠低于早先預期。
麥價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來,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不斷下調,政策設計的托底初衷逐步回歸,以往政策主導夏收市場的格局發生實質性改變。盡管今年主產區托市收購范圍一再擴大,但根本目的仍是“托底”,遏制價格進一步下跌,避免市場出現“賣難”。整體上看,政策對市場的主導作用削弱,小麥市場行情走勢更多取決于市場供需。
由于小麥供需寬松,預計后市價格缺乏明顯上漲行情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174萬噸,比2018年增加293.1萬噸,增長2.1%。其中,小麥產量13106萬噸,比2018年增加266.7萬噸,增長2.1%。
截至7月1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424萬噸,同比增加707萬噸。其中,江蘇收購842.8萬噸,同比增100.6萬噸;安徽收購618.4萬噸,同比增324.9萬噸;河南收購759.7萬噸,同比增182.6萬噸;山東收購 525.3萬噸,同比增63.8萬噸;湖北收購102.6萬噸,同比減0.2萬噸;河北收購255.4萬噸,同比增20.4萬噸。
按照國家統計局小麥產量預估及常年商品率70%推算,今年小麥商品量在9174萬噸左右。目前主產區收購量僅占小麥預估產量的26.13%,占預計商品量的37.32%。大量糧源滯留于流通領域,小麥市場供需較為寬松。
夏收以來,市場各主體小麥收購積極性并不高。區域間差價縮小,小麥跨區流通量大幅減少,使得貿易商操作難度加大,收購心態謹慎。同時,新糧上市已近兩個月,部分收購主體經過前期的收購,大多已持有一定數量的庫存,受場地及資金約束,其繼續采購積極性減弱。而制粉企業則由于運營困難,加工利潤下滑,多數廠家選擇更為均衡的庫存策略,不愿做多小麥庫存。
市場認為,受小麥托市收購支撐,預計后市麥價將穩中回暖,但大幅上行可能性仍不大。分階段看,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產區小麥收購價將圍繞托市價格小幅波動,原因是新小麥供應充裕,且夏季是面粉消費淡季,加工企業補庫需求不旺,小麥價格上漲空間受限;8月下旬至9月底,面粉消費開始好轉,廠家開工提升,小麥用量增大,市場或出現階段行情,但空間也不會大;9月底托市結束之前,收購價格高點或達1.16~1.18元/斤。
囤糧賭市市場風險仍然較大
今年小麥上市初期,新小麥價格高開,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搶糧現象,部分貿易商由于前期庫存成本較高,現在外發無利潤甚至賠錢,大多延遲出庫時間,加之近來小麥價格有所回暖,部分貿易商有意賭8月底及9月以后的小麥市場。
資深市場人士分析,后期小麥價格若要走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托市收購量達到一定水平,導致后期小麥市場流通短缺;二是陳糧投放效率出現問題,供需矛盾增加。當前環境下,出現這兩種市場狀況的概率均不大。
隨著各地最低收購價小麥預案啟動范圍擴大,今年托市收購將比上年增加,但市場收購仍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市場人士預計,即使今年托市收購重返常年2000萬噸水平,從國內小麥供需情況看,基本上算是正常年景的結余數量,對市場的正常流通影響不大。
國家臨儲小麥庫存仍處于高位,“去庫存”任務依然艱巨。集中收購結束后,預計國家將會恢復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活動。同時,為加快去庫存進程,部分陳糧拍賣底價或仍有下調可能。即使底價不調整,在托市收購價與拍賣底價只有50元/噸價差的條件下,小麥市場也不具備大幅走高的基礎。
基于此,建議農民把握售糧時機,實現豐產又豐收。小麥貿易商應順應市場走勢,莫存僥幸心理,囤糧賭市將付出風險代價。
相關標簽:小麥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