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蘆薈系百合科多年生常綠多肉質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熱帶沙漠地區,耐貧瘠、干燥,怕寒冷、潮濕。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均有種植生產基地。蘆薈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對癌癥、白血病、腦血栓、癲癇病、精神分裂癥、糖尿病等許多疑難雜癥,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蘆薈的栽培方式有地栽(溫室、大棚、露地)、盆栽和無土栽培。現將其地栽技術介紹如下:
一、整地作畦
栽植前需整地作畦。整地,要與化學除草、土壤消毒相結合。一般于整地前20天進行化學除草、土壤消毒。然后,每畝施有機肥和土雜肥20立方米,深翻、細耙2遍―3遍,再整平,作成高畦形式。畦面寬1米,長度可根據(溫室、大棚、露地)地勢來確定。溫室與大棚,畦溝寬35厘米―40厘米,溝深25厘米―20厘米;露地畦溝寬40厘米―45厘米,溝深25厘米―35厘米,畦埂高10厘米。
二、適栽時期
春季的3月―5月和秋季的9月―11月為最佳栽植時期。因這兩個季節移栽,返苗周期短,約一周左右就可以生長出新根系。移栽工作最好選擇陰天進行。
三、栽植方法
對10厘米―15厘米高的分株苗或插扦苗,每畦栽植5行,株行距為15厘米×15厘米;栽植半年后,苗高20厘米―30厘米時,間苗移栽,每畦變成了3行,株行距為30厘米×30厘米;栽植一年后苗高50厘米時,再次間苗移栽,株間距為60厘米×60厘米,每畦變成2行。栽植時,要挖適當大的穴,栽植后馬上澆水,以確保成活。
四、植后管理
栽植后要保證蘆薈生長所需適溫15℃―28℃、適濕75%―85%;要合理灌、排水,施肥原則為少施、勤施。春秋季施肥量適當多而勤,夏季較少,冬季更少。也可視苗齡和植株大小靈活掌握。可在中耕的同時結合除草。在冬季,氣溫低于5℃時,要采取防寒保溫措施,以防凍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