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玫瑰學名RosarugosaThunb.月季學名及RosachinensisJacg.均屬薔薇科植物。前者以花入藥,月季以花蕾或初開的花入藥。玫瑰具理氣、活血功能。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河北、湖北、四川均有栽培。月季具活血調經、散毒消腫功能。分布在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莖及花梗、花菩。葉片染病葉面現黑褐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大小3―2lmm,邊緣具分枝狀菌絲束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后期病斑連結成不規則形大斑。幼莖和葉柄染病病斑多為長橢圓形,紫紅色,周圍組織略皺曲。花梗、花尊染病病斑小且不明顯。病情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剩下禿枝和枯梢,嚴重影響質量和產量。
病原Dip10carponrosaeWolf.稱薔薇雙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為Marssoninarosae稱薔蔽盤二孢,異名Actinonemarosae(Lib.)Fr.稱薔蔽放線孢。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囊盤生在寄主角質層下,暗褐色圓形,直徑100一250μm。子囊圓筒形,有短柄,大小70一80×15(Ftm)。側絲線形,具隔膜,頂端膨大。子囊孢子矩圓形或橢圓形,胞,大小不等,分隔處縊縮,無色,大小20一25μm。分生孢子盤也生在角質層下,多與菌絲相連,分生孢子梗短,不明顯,無色;分生孢子長卵形至橢圓形,雙胞無色,大小不一,分隔處略縊縮,多數一端細胞較狹小,直或稍彎,為害月季、玫瑰、薔薇等。該菌致病力差異明顯,世界上有3個小種。我國南方的病菌致病力較北方的強。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芽鱗、葉痕、枯枝及落葉上越冬,翌春雨后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葉面上有水滴,溫度適宜,分生孢子經6―10小時即可發芽侵入,經3―6天潛育即顯癥。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古城風光、放聲歌唱、金不換、金魚紅、洛神、金枝玉葉等品種均感病。
防治方法(1)選用伊利莎白、黑毛層、黑旋風等抗病品種。(2)注意清除病殘葉,集中燒毀。(3)加強田間管理。(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或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一7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