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唐菖蒲是蔦尾科植物家庭的著名花卉,老家在非洲南部,亭亭玉立的穗狀花序上,開著紅黃色、白色或淡紅色的花,既鮮艷奪目,又溫馨可人。將一束生機盎然的菖蒲鮮花送給友人或病人,帶去的不僅僅是主人的問候,更有一份濃濃的情誼。
然而,在環境生物學家的眼里,唐菖蒲的聞名并不在于它的美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環境科學在西文崛起時,美國等國的環境學者們發現,唐菖蒲對空氣污染特別敏感,當空氣中氟化物達到一定濃度時,葉片就會因吸收氟表現出傷斑、壞死等現象,向人們發出污染“報警”信號。進一步研究發現,唐菖蒲的“報警”本領驚人,遠遠超過了人類本身的感覺能力。科學家們將唐菖蒲置于1~10PPb(1PPb等于10億分之一)的氟化氫濃度下,幾小時至幾天后唐菖蒲葉片就出現受害反應,而人類對如此低的濃度根本無法“嗅出”,一時間,唐菖蒲由于監測污染的特殊本領受到科學家們的青睞,名聲大振。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的環境科學興起,國內學者利用唐菖蒲對氟化物污染的工廠或地區進行實地監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人將唐菖蒲用來監測某磷肥廠的氟污染,不僅能進行“定性”,還能根據葉片的受害程度和含量進行“定量”,結果都相當準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唐菖蒲被廣泛用于我國的環境生物學研究,人們稱它為氟污染指示植物,是環境監測不下崗的“哨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