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83團屬中緯度大陸性氣候,春遲秋早,夏短冬長,土壤砂性大,礫石多,質地疏松,適合種植向日葵等耐旱、耐鹽堿作物。由于多年連作,向日葵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成為制約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病害發生與農業因素的關系
據調查,低洼潮濕、排水不良、連作地及密植地、施氮肥過多、通風透光差的地塊發病重,另外,不同品種的抗病性也不同。
1.種子與發病的關系
①據調查,油用種比食用種抗性強,正規渠道購進的種子比私人提供的種子抗病,自留的常規種抗性差,發病重。
②選用抗病種子或在種子部門監督下從正規渠道購種。用80%福美雙和三氯酚酮進行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0.4%的75%瑞毒霉拌種或用種子重量0.3%的甲霜靈錳鋅拌種。
2.耕作及茬口與發病的關系
①連作可造成病菌的大量積累,增加了病原基數;多年連作造成土壤營養元素的缺乏,抗性減弱,從而病害較重。
②與禾本科作物經5年以上的輪作,水旱輪作,深秋翻,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也可在播種前用多菌靈、敵克松等殺菌劑噴灑種植溝或將藥土施人播種穴,進行土壤消毒。
3.土壤與發病的關系
①土壤粘重,雨后易板結地發病重,土壤瘠薄不利向日葵生長,抗性較差。
②選擇灌排方便、土地平整、有機質含量0.8%以上、耕層深厚的沙壤土為好。667平方米施標氮50~60千克、標磷30~40千克、標鉀10千克。
4.溫、濕度與發病的關系
①向日葵病害大多發生在6~8月,此期氣溫較高,雨水較多,加上蕾期、花期需水較多,若灌水量大,灌水次數多,產生積水,易發病。
②向日葵苗期耐旱,可適當蹲苗促根深扎。現蕾后,田間植株出現暫時性萎蔫時,及時灌水,灌水量70~80立方米/667平方米,以后根據向日葵長勢,看天,看地,看灌漿程度,適時灌好第2水和第3水。
二、主要病害癥狀與防治措施
1.菌核病
①田間癥狀菌核病在我區主要是根腐型和盤腐型。根腐型,病基部形成菌絲,后期產生黑色的菌核,病莖腐爛,植株干枯。盤腐型是在花盤背面出現水漬狀病斑,濕度大,病斑迅速擴大,花盤腐爛,長出菌絲及菌核,造成減產。此病主要通過風雨、鳥蟲等傳播。當年菌核必須通過低溫休眠期,到第2年侵染健康植株,生育前期多雨,易發根腐型,后期多雨,易發盤腐型。
②防治措施與禾谷類作物輪作5年以上,清除田間殘枝落葉,帶出田外銷毀。篩選汰除菌核,用種子包衣劑包衣;或用55℃溫湯浸種。50%速克靈500~1000倍液、50%多菌寧75~125克、12.5%速保利及菌核凈皆可防治。
2.霜霉病
①田間癥狀我區多表現為矮化型,即植株嚴重矮化,節間縮短,葉褪綠呈“花葉型”斑,在潮濕條,件下葉背面有白色霉層,但在干旱條件下,不出現霉層,不能形成花盤或花盤很小,結實率極低。
②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堅持多年輪作,拔除雜草病株,嚴禁病區留種。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4%的瑞毒霉或種子重量0.3%的甲霜靈拌種。生育期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或甲霜靈800倍液于發病初期葉面噴霧,每隔7天噴1次,連噴兩次。
3.銹病
①田間癥狀6月上旬出現性孢子和銹孢子,此時不構成危害,7月中下旬發生夏孢子,葉面上呈點狀淡褐色粉狀物,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如遇溫暖濕潤的天氣,夏孢子反復侵染,極易流行成災。
②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堅持多年輪作,拔除雜草病株,合理增施磷鉀肥。采用萬興、福星、好力克、三唑酮、硫磺懸浮劑等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