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寧雜1號。系江蘇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甘藍型半冬性雙低三系雜交種,于1996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苗期長勢較旺,春發勢強,植株高大,含油量39%--41%,油中芥酸含量小于1%,每克菜籽餅中硫甙小于40微摩爾,抗寒性強,抗倒性強,菌核病發病率、病情指數均優于秦油2號。適于冬油菜區種植。
豫油4號。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育成的甘藍型半冬性三系雜交油菜種,于1996年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具有生長勢強、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抗倒、適應范圍廣等特點,含油量41.2%,芥酸含量0.42%,每克菜餅含硫甙21.31微摩爾。適宜在黃淮流域冬油種植。我省固鎮縣1995-1998年連續3年種植表現高產穩產,一般畝產175-225千克。
豫油4號(優質821)系中國農科院油料科學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雙低甘藍型冬油菜新品種,1993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獲1992年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銅獎,是"九五"期間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的新品種。該品種具有品質優良、抗逆性強、高產穩產和適應性廣等特點,種子含油量42%左右,原種油中芥酸含量0.06%,每克餅粕中硫甙含量在12-22微摩爾。適宜長江和淮河流域、三熟及兩熟制冬油菜區種植。
皖油10號(原名324)。系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雙低甘藍型半冬性油菜新品種,1994年通過安徽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含油量42.1%,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每克菜籽餅含硫甙低于30微摩爾,一般畝產150千克以上,適宜江淮丘陵地區種植。
皖油518。系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甘藍型品質育種課題組通過復合雜交后代698-141的選系。1988-1990兩年通過國家黃淮區試、阜陽地區區試和生產試驗,比對照秦油3號增產22.81%;該品種芥酸含量為0.67%,硫甙含量為18.8微摩爾/克,含油量41.2%,具有抗寒、抗倒性強、菌核病輕的特點。1994年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托阜陽地區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分會審定。在我省沿淮和淮北地區推廣前景廣闊。
皖油6號(原名87-19)。系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育成的白菜型低硫甙黃籽油菜品種,1992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含油量47.6%,每克菜籽餅含硫甙31.3微摩爾,一般畝產125千克,高產田塊可達150千克,適宜沿淮淮北及江淮分水嶺以北干旱地區種植。目前,在省內外累計推廣近千萬畝。
皖油11號。(原史DL9)。系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育成的白菜型雙低油菜新品種,1996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含油量41.4%--42.3%,芥酸含量1%左右,每克餅中硫甙含量27.56-30.46微摩爾,一般畝產140千克左右,適宜江淮分水嶺以北易旱地區和沿淮淮北晚茬種植。目前,在省內外已累計推廣200多萬畝。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