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尾松、黑松,易染松線蟲病,許多林場砍伐后,合理利用殘留在山上的松樹蔸栽植藥用菌茯苓,變廢為寶。現將栽培茯苓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茯苓寄生于馬尾松或黑松樹根部,呈扁球形,不規則球形。一般在正常情況下,直徑為15-20厘米的松樹蔸,6個月產鮮茯苓17-20千克。
菌種質量的優劣,是關系到栽培成敗及產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劣質菌種只長菌絲,不結苓。因菌株無限擴繁,形成菌核性能逐漸衰退,失卻了原有豐產性能。優質菌種遺傳性穩定,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菌絲生長旺盛且濃度潔白粗壯。我所經10多年篩選,現選出"豐產1號"高產菌株。其適宜松樹蔸不斷根栽培及椴木栽培,結苓集中在1米范圍內,抗旱,產量高。樹蔸及椴木栽培,產量高達40千克,單苓最大達30千克重。
1、選場選蔸。選坡度為10-30度、場地向陽背風、土質疏松、排水透氣性好的地塊。粘土、黑土、黃土透氣性差的,也可栽種茯苓,但產量略有差異。可選頭年秋、冬或當年春砍伐的松樹蔸,直徑為12厘米以上,沒有腐爛、蟲柱,樹皮未脫落的都可栽培茯苓。
2、挖穴清蔸。挖穴清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茯苓產量高低。種好茯苓要做到料干場干和菌種質量好。清蔸一般在春節前后至清明后,最遲應在5月底前結束,要清除1米內雜草灌木及石塊,挖1米直徑、深40厘米的穴,挖空側根泥土讓側根充分暴露空間,挖出的泥土置穴邊風化曬干,待接種后回填。
3、接種覆土。接種最佳季節為4-7月份。最遲不能超過8月份。過早接種,氣溫低,發菌慢,易污染,影響成功率;過遲接種,影響產量。宜選晴朗天氣,選粗松樹根用刀砍"人"字型缺口,小細根不砍斷,將菌種塞滿砍口,防止菌種脫離樹蔸(造成虛接不傳菌現象),蓋上草紙,草紙邊緣撒上白蟻粉,及時覆土,將挖空時挖出的根柴同時埋入穴中。覆土時揀去雜物、石塊,將樹蔸培成龜背形。
接種量要適宜,接種量過多,影響產量。接種量過少,菌絲難以迅速蔓延,也影響產量。一般直徑20厘米樹蔸,用菌種1袋計350克,直徑25-35厘米用菌種2袋,直徑35-45厘米用菌種3袋,大樹蔸分3-5個點接種。
4、接種后管理。接種后10天,輕輕扒開表土露出菌種。若菌絲潔白并開始向松樹根蔓延,說明菌種成活,要蓋好土。如果菌種死亡或污染雜菌,可重新砍口接種。若菌絲細弱,是因覆蓋松蔸上的土壤濕度大,可將菌種遮光,扒開覆土曬2-3個太陽,再覆土,促菌絲健壯生長。
松樹蔸接種后50天左右,菌絲已擴展到整個樹蔸并有菌絲扭結形成菌核。菌核長到一定時間會露出地面土堆,要及時少量多次培土,厚度以菌核不露土為宜。松樹蔸要開好排水溝,雨后及時排水。松蔸外露,應及時培土,茯苓場防牲畜踐踏。
5、采收。茯苓種植后經10個月左右的生長,苓場不再出現裂縫,茯苓菌核變硬、表面呈黃褐色即可陸續采收。采收時防止挖破茯苓,以免影響加工成品等級。雨天不宜采挖大的松樹蔸。采挖后重新覆土,可采收2-3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