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據植保部門近期調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稻薊馬、稻瘟病、黑條矮縮病等病蟲,已經在部分中稻田蔓延為害,如崇義縣中稻大田稻飛虱百叢蟲量高的1332頭,一般666頭,稻縱卷葉螟卷葉率平均20.95%,個別失防田卷葉率高達80.95%;上猶縣稻飛虱百叢800-1000頭,卷葉率0.91-1.19%,二化螟為害枯鞘叢率12―16%,黑條矮縮病病叢率高的8%,一般0.5-1%;大余二化螟枯鞘叢率高的16%,一般2.7%,卷葉率高的15.43%,一般10.88%,畝殘留幼蟲高的43200條,一般27200條,稻飛虱百叢高的640頭,一般397頭,稻瘟病病葉率0.05-0.2%。
6月底到7月5日各地燈下出現明顯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遷入峰,其中崇義6月30日白背飛虱576頭,褐飛虱128頭,7月1日分別為536頭和2432頭;上猶7月1至5日兩種飛虱分別是56頭和837頭;安遠6月29日二化螟819頭,兩種飛虱分別為369頭和1002頭;
近期陣雨天氣頻繁,對上述病蟲發生蔓延十分有利,隨著早稻進入生育后期和成熟收割,中稻進入生長旺期,害蟲也將集中到中稻田和二晚秧田為害。各地應根據病蟲發生和苗情等具體情況,有重點的指導農民,及時抓好中稻及二晚秧田病蟲害防治。
1、一晚田主要防治稻飛虱、葉稻瘟、稻縱卷葉螟,前期未防治二化螟而枯鞘率8%以上的田塊,要立即防治一次二化螟。
2、二晚秧田打好以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稻薊馬、稻瘟病為主的“送嫁藥”。
防治方法:
1、防治稻飛虱、稻薊馬、二化螟:每畝用25%噻嗪酮40~50克+5%銳勁特30克兌水30公斤噴施。
2、防治稻縱卷葉螟畝用2%阿維菌素乳油50~80毫升或40%丙溴磷乳油100克,對水30~45公斤細水噴霧。
3、防治葉稻瘟、苗稻瘟: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0~30克或用1000億單位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20克,或40%稻瘟靈100克或4%春蕾霉素60克兌水30公斤噴施。
4、防治黑條矮縮。水稻前期預防黑條矮縮病發生是項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一晚分蘗期和二晚秧苗期防治好稻飛虱(灰飛虱)是關鍵。秧苗二葉一心期畝用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劑20克+72%農用鏈霉素兌水30公斤噴施,隔5~7天再噴藥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