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雜交晚稻(主要指雙季雜交晚稻)在雜交水稻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80年代中期以來,長江流域一些省份如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由于大面積推廣雜交晚稻改變了以往晚稻的低產面貌,出現了晚稻超早稻的可喜局面。一些省已把大面積推廣雜交晚稻并與雜交早稻配套作為開發噸糧田的重要措施。
我國雜交晚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南部及廣東、廣西、福建等地,這些地區是我國雙季稻主要種植區,也是我國南方水稻的主產區和高產區。
雜交晚稻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米質較優,適合在南方稻區大面積發展。但是南方雙季稻區,尤其是長江流域稻區,生產上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早、晚稻爭季節、爭勞力、爭肥料的矛盾十分突出。這主要是因為一般早稻組合或品種以中、遲熟為主,使雜交晚稻的插秧期受早稻成熟期的限制而不能早插,若雜交晚稻推遲播種又使安全齊穗期受到“寒露風”低溫的影響。因此,雜交晚稻生產必須因地制宜,調整早稻品種、組合布局,解決季節矛盾,做到早、晚兩季高產。
1.選擇熟期適中的優良組合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與栽培生態條件差別大,每個地區雜交晚稻高產栽培經驗各有特點,對組合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選擇的雜交組合,一定要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發揮雜交稻的優勢,獲得穩產、高產。具體地講,選擇的組合應該是
①豐產性好、產量高,比當地主栽常規品種增產10%左右;
②熟期適宜,既能保證后期安全齊穗,其插期又能保證前期雜交早稻成熟收割且與早稻搭配合理,一般是早配遲、中配中、遲配早;
③抗性好,對當地主要病蟲害達抗或中抗級以上;
④米質優,米質達中上等水平,以適應市場需要。
近幾年通過生產上的試驗試種,各地都篩選出適合在當地種植的雜交晚稻組合并與雜交早稻組合配套。如汕優桂33,汕優桂99,博優64,汕優63,汕優64,威優64,協優46、特優63、香優63等組合。
2.確定適宜播插期
雜交晚稻抽穗揚花期對溫度要求高,安全齊穗需要日平均溫度在23℃以上、日最低溫度大于18℃,因此在雜交晚稻栽培中,應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和栽插期,確保雜交晚稻安全齊穗,這是關系到晚稻收成、甚至是有收無收的大事,一定要掌握好。具體可按下面的辦法進行:
(1)了解當地晚稻安全齊穗期,為了確保晚稻穩產、高產,必須使它在安全齊穗期前齊穗,使雜交晚稻不致遭受低溫冷害。如果晚稻在抽穗到灌漿期遇上連續2-3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3℃的天氣,將產生大量空秕粒,甚至無收。俗話說:“寒露不低頭,割去喂老牛”就是這樣的情況。因此必須首先了解安全齊穗期,一般有經驗的農民和當地農技人員都了解這個日期。如我國華南一般在10月上旬前后,江西為9月17日左右,湖北江漢平原9月10日左右等。
(2)了解雜交稻組合的播種到齊穗的天數或全生育期,并與當地已在生產上應用的組合相比較,向前推算出最遲的播種期。如果某一組合從播種至齊穗需要90天,當地的雜交水稻安全齊穗期為9月20日,那么說組合應在6月20日前播種比較適宜。例如,湖北省遲熟組合汕優63適宜播期在6月5~10日,中熟組合威優64適宜播期在6月15日。
插秧期的確定,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盡量早插。雜交晚稻育秧期間氣溫高,秧苗生長快,若秧齡過長,易產生老秧,甚至在秧田期就拔節,栽后易造成早穗,使每穗粒數減少,導致產量降低。因此,在“雙搶”期間,一定要搶收搶插,盡量讓雜交晚稻在幼穗分化前搭好豐產架子.如在長江流域雙季稻地區有不插“八一”秧(8月1日前盡量插完)之說,這是雜交晚稻高產的重要措施。
3.培育適齡多蘗壯秧:培育適齡多蘗壯秧,力爭早發是雜交晚稻獲得高產的基礎。雜交晚稻育秧期間溫度高,秧苗生長快,株高葉大,易造成田間陰蔽、秧苗徒長和迫使秧苗在田間撥節等。因此要求稀播勻播,并加一些化學調控措施如噴施多效唑等方法,或采用旱育秧、兩段育秧,以增加秧齡彈性,達到遲栽也高產。雜交晚稻多蘗壯秧有生理素質好、根系發達、移栽后發根力強、返青快、低位分蘗多、分蘗成穗率高等特點。壯秧的標準是:秧齡30天左右,根多、根白、苗高40厘米左右,假莖粗壯,葉齡6片左右,葉片清秀無病斑、苗挺帶蘗多。要培育多蘗壯秧,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準備好秧田:秧田按1∶6~8比例備足。秧田要選擇土壤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雜草少的田塊。要求土地平整、泥融、通氣。晚稻秧田應盡量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少施氮肥,以利于促進根系生長。在秧田培育方式上,有些地區采用硬板上漿秧田,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即在播種前5~6天開溝做好秧田,秧田做好后,保持溝中有水,進行曬板,曬至秧田微微開裂,播種時將溝中糊泥鏟到秧板上耥平,播種塌谷,減少種芽下陷和高溫燙壞種芽,這種秧田的好處是芽谷下陷深度適宜,立根穩。
(2)搞好種子處理和催芽
播種前最好將種子曬1~2天,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并用清水精選種子,再用藥劑如強氯精或402等藥劑預浸消毒,然后用清水浸種。最好采用日浸夜露、三起三落的方法浸種,浸種期間,每天最少要清洗種子1~2次。晚稻催芽期氣溫較高,技術上一般容易掌握,但要注意催芽期間每隔4~6小時要檢查一次種子濕度,種子過干要用清水淋種。要注意催芽谷堆中的溫度,溫度過高容易燒種。若堆溫大于38℃,則應把種堆攤開,谷堆全部破胸后即可播種。
(3)稀播、勻播:多蘗壯秧是發揮雜交稻穗粒優勢的前提,要培育多蘗壯秧,堅持稀播是關鍵。單位面積播種量應根據秧齡長短來決定,以每公頃播112.5~225千克為宜。一般秧齡短,可適當多播,秧齡愈長則播量愈少。湖南郴州地區農科所根據摸索,概括出秧齡與播種量的關系公式:雜交晚稻秧齡天數+每666.7平方米播種量(千克)×2≤55,在秧田的種谷成秧率75%以上、毛秧田利用率70%左右的情況下,按這個公式安排播插期和播種量,育出的秧苗一般符合高產所需壯秧的要求,每公頃秧可插105~120公頃本田。雜交晚稻播種季節,正值烈日高溫期,為防止播種后水溫過高"煮死"谷芽,播后應該“晴天平溝水,陰天半溝水,小雨排干水,大風暴雨來臨之前灌深水”。為防止晴天秧板干裂,最好每天上午9時左右或下午4時后灌一次跑馬水,這樣也可減輕高溫危害。或者播種后鋪蓋一層油菜、紅花籽稿殼,以防日曬,同時也可防止大雨沖散谷芽。
(4)育秧方法
1)普通一段育秧法
采用稀播、勻播的方法。播種時要分廂過秤、多次撒播,否則,秧苗生長不整齊,達不到培育壯秧的目的。若播種不勻,可在1葉1心時間密補稀、補缺、補邊。移苗時要稍帶泥移苗,以免傷根影響生長,秧移好后,要淺水或潤濕管理,以利扎根生長。
2)兩段育秧法
兩段育秧的優點是寄秧田優越的環境促進稻苗根系和整個營養體生長,增加秧齡彈性;有效地減少用種量,增強秧苗素質,節省專用秧田等。其具體做法是:
首先,先按普通育秧方式或沙床旱育、塘泥育小苗等方式培育小苗,然后寄插或拋寄。寄秧田的選擇可用普通大田,也可以把一、二段秧安排在同一塊田中,從田的一端開始播第一段秧,另一端作寄秧用,或播一塊第一段種谷、再空一塊留作寄秧用,還可以在早稻乳熟期田中起禾并蔸,即在早稻田中移出一塊田角,寄栽第二段秧苗。既不影響早稻產量,又可節省秧田面積。
其次,確定第一段秧齡長短或移栽期。第一段育秧秧齡不宜過長,一般中熟雜交晚稻組合10~12天為宜,晚熟組合也不宜超過15天。通常情況下,一般組合1葉1心就可開始寄栽。第一段秧播種量可稍多,一般每公頃播450~600千克。
第三,第二段秧的栽插規格。中熟雜交晚稻以5厘米×5厘米(1.5寸×1.5寸)左右為好,單株分蘗率可達5個左右;晚熟組合以6.6厘米×6.6厘米(2寸×2寸)為好,秧田單株分蘗會在8個以上,本田移栽時可做大蔸大行栽植。
(5)搞好秧田期管理
1)肥水管理
雜交晚稻育秧期間氣溫高,雨水多,土壤供肥和秧苗吸肥快,若肥水管理不當,就會造成秧苗徒長。在肥水管理上,首先要因苗管水,濕潤秧田2葉期前實行濕潤管理,從2葉至5葉期要淺水勤灌,保持薄皮水,調氣促根,促葉促蘗;5葉后,一般不斷水,若有徒長,要適當控水曬田;其次,要合理施肥,在有機肥作底肥的基礎上,適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對兩段育秧,要施好返青肥,一般寄栽后3天,每公頃施尿素75千克左右;一段育秧秧田,秧苗2葉1心時施斷奶肥,一般每公頃追尿素45~60千克;在移栽前5~7天,每公頃追60~75千克尿素作"起身肥"。
2)綜合防除雜草
晚稻秧田播量少,田間空缺多,加之氣溫較高,若管理不當,雜草容易滋生。首先應在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播種前10天左右,結合施底肥耖田,平整廂面,然后灌淺水護秧板,經2-3天雜草萌發后,每公頃用除草醚7.5千克,或殺草丹3.75千克,拌細土450~525千克,均勻撒施,施藥后灌水3~5天即可。其次,苗期除草,一般在2葉1心期前后結合秧田上水,每公頃可用2250~3000毫升50%殺草丹乳油加水600千克,用噴霧器噴灑。或用1125~1500毫升60%丁草胺乳油拌75~300千克沙土撒施。施用時應注意噴施濃度和劑量,避免傷苗。
3)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播種前,每公頃用呋喃丹30千克左右于播種前均勻地撒播在秧板上,并在移栽前2~3天給秧苗噴施一次甲胺磷,每公頃用量750克,做到帶藥下田。再者,要做好白葉枯病的防治工作。白葉枯病初次侵染一般是在3葉期左右,病菌主要是靠流水傳播,所以這一階段要杜絕串灌,尤其防止漫灌和淹水。最好在3葉期每公頃用葉青雙和"川化018"等藥劑1500克分別兌水600千克和900千克噴施,可以起到預防后期白枯病的作用。
(6)使用多效唑
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秧苗伸長、增加水稻分蘗、促使秧苗根系發達、苗體健壯,增加秧苗期的抗逆性,提高分蘗成穗率,故而被廣泛采用。多效唑施用時要掌握好施用時間、濃度以及施用方法。以濃度百萬分之三百、在秧苗1葉1心時施用、每公頃用藥液1500千克時施用最好,施用時應選擇晴天均勻噴施在秧板上,施用后第二天清早再灌水上秧板即可。施用時秧板上不能有積水,否則會降低藥液濃度、影響效果。若噴施后遇雨,應及時補施或重新施。另外,施用多效唑還可采用浸種的辦法,但這種方法藥效有效期比直接噴苗要短,具體做法是用百萬分之一百直接浸種約48小時,也可在兩段育秧時,用濃度為百萬分之一百的多效唑溶液浸秧根10~20分鐘后取出寄插,一公頃寄秧田約需450~750千克藥液。
4.合理密植,早促早管,建立高產群體結構
(1)插足基本苗
雜交水稻主要靠分蘗成穗而增穗增粒獲得高產。但雜交晚稻由于受到生產季節與時間限制,它的分蘗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不能過多地依靠分蘗成穗。如果在基本苗過少的情況下,由于有效分蘗時間短,很難在預定時間內(一般長江流域8月20日左右)發夠苗,尤其是在環境條件不利的條件下,難以達到高產穗數。
雜交晚稻適宜基本苗應根據品種、栽秧期、土壤肥力,施肥水平來決定,一般分蘗力弱、營養生長期短的品種,或者土壤瘦、肥力水平低的田塊,應栽密些,以主穗和低節位分蘗成穗獲高產,分蘗力強,營養生長期長的品種,土壤肥、施肥水平高的田塊,應栽稀些。一般條件下,雜交晚稻栽插密度以每公頃30萬蔸為宜,插植規格16.7厘米×20厘米,每蔸插1-2粒谷苗,每蔸約5根苗,基本苗可達每公頃150萬左右,對早插的中小苗,密度可稀些,如每公頃插22.5~30萬蔸;插植規格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遲插的大苗,一般每公頃插37.5萬蔸以上,插植規格13.3厘米×20厘米左右。
(2)提高栽秧質量
首先應注意,一般不要插超齡秧,超齡秧往往移栽時已開始幼穗分化,插秧后易出現早穗,且分蘗少,抽穗不整齊,嚴重影響產量、尤其是對適栽秧齡較短的組合如威優64等應引起注意。其次,盡量不插隔夜秧,即頭天拔起、第二天移栽。因為晚稻栽秧期溫度高,易使秧苗體內養分消耗多,根系活力減弱,栽后不易發根,返青慢,一般當天拔秧當天栽。第三,適當淺插,雜交水稻低位蘗成穗率高,應積極爭取其早發、快發。若深插會提高水稻分蘗節位,削弱了分蘗能力,不利于成穗。
(3)早促、早管爭取多分蘗
在基肥充足、追肥早的情況下,雜交晚稻才能早分蘗、多分蘗、保證高產有效穗數。一般情況下,底肥與追肥的比例為6∶4或7∶3,并配合磷肥尤其是鉀肥的施用。
1)早施追肥
晚稻有效分蘗期較短,必須促進分蘗早發,早生的分蘗節位較低,能盡早形成較大的綠葉面積,提高光合效率,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形成大蘗、壯蘗,容易成穗。所以分蘗肥要早施,一般在栽后5~7天左右施用,爭取在栽后15天左右發夠苗。一般每公頃用尿素150千克,氯化鉀75千克,施后一定要管好水,以防肥料流失。
2)深水返青,淺水分蘗,適時曬田
移栽到返青期間,秧苗根系因拔秧受到損傷,加之移栽期間氣溫高,葉面水分蒸發大,易造成卷葉現象。因此應在淺水插秧的基礎上,做到深水返青,插秧后保持5厘米(1.5寸)左右的水層,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活水套灌或日灌夜露,這樣可以在炎熱夏季有效地降低水溫和泥溫,建立一個穩定的濕熱環境,促進早返青。
秧苗返青后,需要有足夠的水分和氧氣供應才能滿足雜交稻迅速發新葉、扎新根的需要。因此,應采取薄水勤灌、適時露田的辦法,這樣有利于徽生物活動,加快肥料分解,且提供足夠的氧氣,同時薄水灌溉還有利于秧苗莖部受光,抑制葉鞘伸長、增加莖稈莖部韌性、減少病蟲害發生,達到以氣養根,以根促苗的效果。
與早、中稻一樣,曬田也應遵循“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的原則。至于曬田的程度,應因土質、肥力和苗架而定。一般以不陷腳、有微裂、有白根為宜。對沙質田、瘦田、苗弱的田塊,輕曬或適露,對肥力高,長熱旺、土質粘重的田塊,可適當重曬。
5.加強中后期管理,增粒壯籽,確保大穗大粒雜交晚稻穗粒優勢明顯,大穗大粒有利于增產,在肥水運籌等栽培措施上,應根據穗粒形成規律,促進大穗大粒的形成。
(1)巧施穗肥
晚稻生育期間一般有機肥施用較少,而且溫度高,有機質易腐爛分解,到孕穗時易缺肥,適量補施穗肥是必要的。穗肥早施可促進穎花分化,有促花作用;遲施可防止穎花退化,有保花的作用。穗肥施用期一般在抽穗前15~30天,或在葉齡余數為3~1時施用。具體施用時間應視葉色而定,葉色退黃早的應早施,退黃遲的可遲施,可一次施用,也可分次兩次施用。前期施肥不足,群體偏小、個體生長弱的田塊,應早施。若前期施肥重,群體發展大的可不施穗肥。
穗肥一般要配合磷、鉀肥一同施用,以促進光合產物的形成與運轉,培育壯稈大穗。一般情況下,穗肥施用量每公頃可用15∶15∶15型復合肥112.5~150千克,或用尿素37.5~45千克,加氯化鉀60~75千克,再加75~150千克過磷酸鈣拌細土撒施。具體的量應根據苗情,寧少勿多,千萬不要一次施過了頭。缺氮的田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磷鉀肥。不缺氮的田僅施一定量的磷鉀肥。
(2)適量補施粒肥、防止早衰
水稻抽穗后谷粒逐漸充實膨大,其干物質的絕大部分來自穗上部3片綠葉供給。因此,在充分發揮雜交晚稻前中期優勢的基礎上,還應增強生育后期的生產能力,尤其是倒一至倒三葉的光合作用能力,以提高結實率和粒重。要做到這一點,后期應適量補施粒肥。具體方法是:在破口期或灌漿期,每公頃施尿素30~45千克,注意撒肥時盡量避開開花時間。或者每公頃用7.5~15千克尿素,加過磷酸鈣配水750千克,或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1500克加水750千克均勻噴施。對缺硼或缺鉬的稻田,在進行氮、磷混噴時,每公頃再加上750克硼酸或鉬酸銨噴施,施肥效果會更明顯。葉面噴施可使葉片直接吸收肥料,使葉片中含氮濃度迅速增加,提高光合作用能力,這對加速灌漿、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都有較好的作用。據試驗噴葉面肥比不噴的結實率平均提高5.7%~5.8%,千粒重增加0.5克,每公頃產量提高324~426千克。
(3)搞好水漿管理:晚稻幼穗分化期間,植株生長旺盛,耗水量大,加上此期氣溫較高,蒸騰量大,需要較多的水分供應才能滿足雜交稻生理與生態需水要求,應該說這段時間是晚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尤其是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至花粉形成期,對水稻最為敏感,這時如果受旱,就會限制土壤養分供應,削弱光合作用機能,阻礙光合產物運轉,結果造成穎花發育不良、退化、空秕粒增加。整個幼穗發育時期的水分管理應以“有水促孕穗”的灌溉方法,水層以3.3~5.0厘米(1.0~1.5寸)為宜。若遇上高溫,應及時灌深水,以降低田間溫度。
晚稻在抽穗揚花期對水份反應也較敏感,若此時缺水受旱,易造成抽穗困難,形成“包頸”,或者穎花不開穎,不能正常授粉以致形成空殼,所以一定要足水抽穗。抽穗期若遇到低溫寒潮,可通過加深水層,以提高土壤溫度。另外,在寒露風來臨之前,葉面噴施磷、鉀肥,寒露風來臨時噴施增溫劑,能提高抗寒能力,減輕低溫危害。
晚稻灌漿期應以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以利通氣養根、以根保葉、延緩衰老,千萬不可斷水過早,否則會使后期葉片光合效率下降,養分運轉不暢,使“二次灌漿”的籽粒不能正常充實,增加秕粒數,使千粒重下降。一般田塊要等到谷粒黃熟以后才能排水落干,在收割前5天左右排水為好。
6.綜合防治病、蟲、草
雜交晚稻生育期間的主要病蟲害有稻薊馬、葉蟬、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等。在防治措施上要重防抓治,把農業措施與藥劑防治有效地結合起來,使防與治協調一致。首先從種子開始,選優良抗病蟲組合,浸種時做好種子消毒,其次做好秧田預防,帶藥下田;第三,做好病蟲害測報預報,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雜草防除方面,在返青期和分蘗期,采用人工拔草結合中耕耘田,還可在此期用除草劑防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