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適期播種:播期過早,會使幼苗分化提前,分化期短,抽穗提早,形成早穗,抗逆性降低,光合作用減弱,有機物質運輸受阻,生殖細胞分化活動不能正常進行,結果因性器官發育不良而造成小穗,小花退化,穗粒數減少。播種過遲,因氣溫低,苗弱,營養生長差,小穗分化遲鈍,導致穗小,粒少,千粒重低,產量不高。只有適時播種,延長穗分化歷程,增施穗肥,促進小穗分化,提高成穗率,增加實粒數,形成大穗、大粒,從而提高產量。該品種的最佳播期是:水肥條件較差的旱地在 10月15日 至25日,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在 10月20日 至10月底之間。
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小麥高產栽培的中心環節,由于苗期氣溫由高轉低,光照由長變短,適宜分蘗的溫度和光照期不長,只有合理密植,協調個體與群體關系,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利用分蘗穗,提高產量。合理密植的措施是:播種形式統一為條播,以 3米 開溝理墑,播幅為 20公分 ,幅距為 30公分 ,每畝播種量為7- 8公斤 。基本苗在12-13萬,莖蘗數在30-35萬,有效穗24-26萬。播量過大,無效分蘗比例增高,表現為抗逆性不強,白粉病突出,成穗率下降,成熟度差。只有合理密植,形成大穗大粒創高產。
三、科學施肥: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是小麥施肥的原則,遲效肥與速效肥長短結合,能確保不斷供給小麥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對養份的需要。施肥要注意N、P、K的比例,數量要以前作、土壤、長勢確定。具體施肥的措施是:
1、前作烤煙,土壤結構性能好,土質肥沃的田塊,應施足底肥,增施種肥,不施分蘗肥。在幼穗分化期(拔節期)補施穗肥,能促進小穗的有效形成和提高結實率。
2、前作水稻和土壤板結的田塊,在施足底肥和種肥的基礎上,二葉一心時早施分蘗肥,促進分蘗早生快發,提高分蘗成穗率。在拔節期、孕穗期,根據苗情,分別補充一次化肥或噴施葉面肥。
3、前作玉米或水肥條件較差的地塊,應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巧施拔節肥,主攻穗肥。
四、合理灌水:由于小麥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干旱都會使穗部性狀受到影響,特別是幼穗分化形成期,正處于冬春干旱季節,降雨量少而蒸發量大,應根據土壤墑情,分別在出苗期、拔節期、孕穗期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爭取苗全苗壯、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達到高產目的。
五、及時防治病蟲害:在小麥分蘗至拔節期間,提前防治白粉病,在孕穗期、抽穗期和臘熟期分別防治一次銹病和蚜蟲,能大大提高籽粒成熟度,達到高產目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