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每年總有一部分麥田播種時間偏晚,晚播小麥的特點:一是分蘗期短。因播種晚,出苗晚,冬前沒有分蘗期,春季分蘗期一般也不足20天,因而單株分蘗少,分蘗根也少,是春季生長慢的主要原因。二是地中莖短。由于冬前處在低溫下,蘗節生長慢、埋土深,影響了春季快出土早發苗。三是節間短。據觀察晚播小麥基部一、二節間,只有適時播種小麥節長的2/3左右,因而晚播小麥植株矮,后期不容易倒伏。根據晚播小麥以上特點,在春季管理中應主要抓好以下3條:
1.早春多鋤劃、細鋤劃,提高地溫,促其早發苗。鋤劃增溫促苗早發的關鍵時間是在夜凍日消的“凍融期”,這一時期劃透劃勻提高地溫,爭取白天增溫到有效溫度以上,就能促其早發苗,據測定,麥田鋤劃一般比不鋤劃松土的麥田白天溫度高0.5~0.8℃,能促其早返青3~5天。
2.扒土清壟,增溫爭光,促蘗早發快長。早春扒土清壟能提高分蘗節處地溫,增加麥苗光照面積,促蘗早出土生長。特別是對播種較深、埋壓麥苗較重的麥田效果更為明顯。試驗證明,清攏后的分蘗節部的地溫,比不清壟的增加1.6~2.1℃,單株能多長一片葉,多增加一個蘗,每畝可多成穗5~8萬,產量能顯著提高。
3.水肥猛攻起身期,爭穗多,促穗大。晚播麥苗在早春因苗小根少,對水肥要求不甚迫切,因此不十分干旱一般不要早澆水,以免降低地溫,板結土壤,影響發育。實踐證明,春季第一次水肥最好的效益期是在“起身期”前后,同時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碳銨50~60斤、磷肥30~40斤,能收到增加畝穗數和增加穗粒數的雙重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