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吸漿蟲是一種隱蔽性極強的毀滅性害蟲,一旦大面積發生,需要5至7年才能基本控制,做好小麥吸漿蟲的防治工作則顯得非常重要。為此,記者近日專程采訪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小麥育種專家陳新宏。小麥吸漿蟲的發生規律小麥吸漿蟲,又叫麥蛆。其幼蟲吸食麥粒的漿液,造成癟粒,可導致小麥減產30%左右,嚴重時造成絕收,是一種毀滅性害蟲。因其蟲體小、發生和危害隱蔽、防治關鍵時期短而易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陳新宏指出。小麥吸漿蟲一年發生一代,越冬吸漿蟲在土中結繭越夏、越冬,來年3月下旬至4與中旬幼蟲在淺土層中化蛹。小麥抽穗期吸漿蟲化蛹出土,然后選擇在抽穗而未揚花的麥穗產卵,一般3天后孵化。幼蟲孵化后從穎殼縫隙鉆入麥粒內吸食汁液,造成麥子秕粒,導致減產。為害15~20天后發育成熟,便墜入土壤,在10厘米左右深處結繭越夏、越冬。幼蟲孵化期與小麥揚花灌漿期基本吻合,這種產卵習性是構成同一地方不同地塊和品種間危害有輕重之別的主要原因。陳新宏說。抓住影響因素進行有效防治陳新宏說,影響小麥吸漿蟲發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條件、小麥的品種、輪作與栽培方式、土壤等。要根據影響其發生的因素進行防治更為有效。一般來說,我們可采用三種方式進行防治:1.選用抗蟲品種。一般麥芒長、多刺、小穗排列整齊、穎殼厚、揚花期短而整齊、籽粒表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選用這些品種,能有效預防吸漿蟲害發生。2.輪作倒茬。小麥與油菜、豆類、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輪作,使吸漿蟲失去寄主,對降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3.藥劑防治。陳新宏說,在五一前后,推行一噴多防技術,實施小麥病蟲兼治,即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混合噴霧,能達到防病、治蟲、增產的目的。殺蟲劑選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蟲啉等。殺菌劑選用烯唑醇、戊唑醇、粉銹寧等。葉面肥則選用0.2%磷酸二氫鉀或其他葉面肥。根據病蟲發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按比例進行混合噴施,同時可加入微肥等混配成藥液。最后,陳新宏建議廣大種植戶,在小麥吸漿蟲發生的各個時期,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做到提早發現,及時防治,以免造成小麥嚴重減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