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開春后氣候逐漸回升,小麥開始返青生長,進入根、莖、葉生長最旺盛時期,這是鞏固冬前壯苗、爭取弱苗轉壯苗的有利時期。小麥春季管理的主題是促分蘗、要壯苗、爭群體。在具體措施上要針對小麥苗情、墑情及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因苗制宜。以鋤劃增溫、保墑促苗為切入點,適當運作肥水。科學管理、促控結合。做到“早管凍麥,適管弱麥,晚管壯麥,巧管旺麥,及時防治病蟲草害”。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實現小麥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
1.因苗制宜,科學運籌肥水
1.1早管凍麥播種早(10月2日以前播種),且在11月10日前澆水的麥田,因氣溫高,墑情足,形成徒長麥苗,氣溫驟降,造成地上部葉片完全干枯。對于沒有死蘗,只有葉片凍枯的受凍麥田,早春應及早鋤劃、摟麥清壟,提高地溫,促進麥苗返青。在起身期追施碳銨40~60于克并進行澆水,提高分蘗成穗率。
1.2適管弱麥因為整地質量不好,土壤疏松,跑風漏墑造成小麥基部葉片發黃,或因秸稈還田地塊未底施氮肥,脫肥癥狀明顯的群體小、個體弱的麥田及有水澆條件的而未澆凍水的,應以促為主,在早春劃鋤(深度以2~3厘米為宜)、清壟、清棵的基礎上,抓緊澆好返青水,追施返青肥,缺磷麥田,畝補追二胺5~7.5千克;一般畝追施碳銨30~40千克,拔節期再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5千克左右。
1.3晚管暗壯麥主體是生產上的一二類麥,肥水管理時間要根據地力、苗情而定。春季管理重點是防旺長促進壯苗,第一次肥水應在拔節期或拔節后期進行,高產田和優質小麥田提倡分次追肥,第一次澆水追施尿素17~20千克,第二次澆水追2~5千克。土壤肥力差或群體稍顯不足的麥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澆水。
1.4巧管旺麥對地力好、群體偏大,春季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小麥返青期和起身期鎮壓,能控制地上部生長和過多分蘗的發生,在早春氣溫偏高的情況下能抑制小麥生育進程過快,避免過早進入撥節期。對有倒伏趨勢的麥田,在小麥拔節前,用壯豐胺等化控藥劑防倒。根據苗情靈活掌握肥水運籌,若沒有出現脫肥現象,可到拔節期追肥澆水。若出現脫肥現象,要在新葉長出后將春季追肥量的40%~50%進行開溝水追肥,其余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施用。同時要根據地力適當調節第一二次追肥比例,對底肥不足、地力稍差的可提高第一次追肥比例;底肥充足、地力較高的可降低第一次追肥比例。
2.二三肥水、靈活機動
二三肥水應根據苗情、墑情、氣候靈活掌握,一般高產麥田特別是優質麥田要在孕穗挑旗期進行第二次澆水,結合澆水追施尿素2~5千克,小麥揚花10~15天后進行第三次澆水,以后不再追肥澆水。
3.做好病、蟲、草綜合防治
早春小麥病蟲害防治以紋枯病、紅蜘蛛、麥蚜、吸漿蟲和麥田雜草為重點,根據早春麥田生態結構的基本特點,以保護利用麥田有益生物為重點,以農業防治為基礎,輔之以化學防治。具體防治指標和防治措施如下:①小麥紋枯病,防治指標是田間病株率達到15%,一般畝用5%的井崗霉素100~150毫升或20%的粉誘寧乳油50毫升對水40千克噴霧,隔10~15天再噴1次;②小麥紅蜘蛛,防治指標是每尺單行200頭,在防治上以農業措施為主,結合麥田澆水振落,嚴重的可噴施三氯殺螨醇。麥蚜:每百穗麥蚜量超過500頭,每畝用10%的吡蟲啉10克,加水10千克噴霧,也可用40%氧化樂果,每畝30毫升加水10千克噴霧。小麥吸漿蟲:可在4月下旬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乙硫磷,每畝250克配成毒砂,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③麥田雜草,結合麥田鋤劃,人工除草為主,雜草嚴重的地塊可噴施除草劑進行化學鋤草,時間掌握在3月20日~4月初,一般畝用10%的麥樂樂8克或90%的巨星1.2克對水50千克噴霧。
4.及時進行化控防倒
對于高稈品種(如8901)和有倒伏危險的麥田,要抓住關鍵時機及時進行化控。一般畝用多效唑40克對水20~25千克或畝用壯豐安30克對水20~25千克在小麥起身末拔節前進行均勻噴霧,做到不重噴、不漏噴,并特別注意用藥量要準確,以免造成不利影響。
5.及時注意溫度變化,防止春季凍害
春季容易發生倒春寒,造成小麥死苗現象。一旦出現春季低溫,及早采取措施,盡量避免降溫時澆水,受凍后及時補肥或葉面噴肥,防止春季造成凍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