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稈黑粉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糞肥中越冬,也可以隨小麥種子做遠距離傳播。病菌侵染小麥幼芽,達到生長點以后就能隨著小麥的生長,為害小麥的整個植株,包括莖、葉和穗等。病株分蘗增多,發病初期可在葉片和葉鞘上發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隆起,葉片不舒展。到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癥狀逐漸明顯,植株明顯矮化和嚴重扭曲,隆起部分變黑,破裂,散出黑色孢子。多數病株不能抽穗并提前死亡。田間調查病情時注意不要太遲,最好在小麥孕穗期進行。小麥稈黑粉病有兩個特點與防治有密切關系:一是病菌孢子能耐受不良環境,在干燥的土壤中能存活3~5年,這就要求小麥和玉米、豆類輪作,特別是針對重病田塊。如果改種水稻,一年就能根除。二是病菌只能侵染沒有出土的小麥幼芽,屬局部侵染、時間有限。因此,精細整地,適當淺播,適時下種等促進小麥快出苗、出齊苗的措施都有防病作用。藥劑防治的重點也是小麥幼芽和幼芽期。提倡使用無病種子和實行拌種或種子包衣。另外,不同小麥品種對稈黑粉病的抗性相差很大,可以選用抗病品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就依靠這些措施,基本控制了稈黑粉病的為害,而近年該病在一些地區嚴重發生主要是由于放松了防治工作,個別地區是種子帶菌所致。早年藥劑防治使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按種子重量0.2%拌種,按種子重量的0.3%拌50%六氯代苯可濕性粉劑、70%敵克松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苯萊特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按種子重量的0.15%拌種20%三唑酮、按種子重量的0.1%~0.13%拌種15%的三唑醇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近年實驗證明每100公斤小麥拌2%立克秀(戊唑醇)濕拌劑200克或2.5%適樂時(咯菌清)懸浮種衣劑200毫升能夠獲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