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2月23日,由吉林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主持完成的“長白山老齡闊葉紅松林碳匯功能研究”項目,在長春通過了中科院長春分院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認為,該項目中多種方法的集成,組分的通量變化與過程機制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其碳循環過程和機制對認識森林碳匯功能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響應具有重要作用,而老齡林的碳匯功能一直是當前評估森林碳平衡不確定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備受關注。長白山原始闊葉紅松林目前接近于森林演潛的頂級階段(林齡超過200年),其碳循環過程的系統研究及其在全球平衡中的作用一直缺少科學論證。
為了探求長白山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管理與碳增匯關系,科學評估中國溫帶森林的碳收支趨勢和給國家碳匯外交提供科學依據,吉林長白山生態站于2000年承擔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和國家基金項目“長白山老齡闊葉紅松林碳匯功能研究”。歷經7年多的攻關,科技人員采用國際先進的微氣象觀測技術――渦度相關法,并結合生態系統調查與模型模擬方法,定量揭示長白山老齡闊葉紅松林循環的過程與機制,發現白山老齡闊葉紅松林目前仍是碳匯;定量給出長白山老齡闊葉紅松林生態系統不同組分的碳通量,對冬季碳通量觀測方法進行了修正,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為科學評價我國溫帶森林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響應和碳匯強度提供科學依據。與此同時,建立了完整的溫帶闊葉紅松林碳通量觀測平臺,研發了多項碳通量觀測技術,積累了大量觀測數據,并構建了數據庫。
這項以長白山老齡闊葉紅松林為對象開展碳匯功能研究的創新成果,對揭示老齡林的碳收支規律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指導區域森林碳增匯減排管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