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前些年,由于金葉女貞具有易繁殖、抗旱、病蟲害少、耐修剪、金黃色葉期長、大色塊組景效果好等優點,被廣泛種植,尤其用來作模紋花帶造型和大色塊等組景效果特別好。但由于片植密度過高,養護管理不到位,每年雨季(洛陽地區8~9月)都會發生褐斑落葉病,造成葉片紛紛落下,新葉嫩芽不能及時抽出,甚至植株成片死亡,嚴重破壞景觀效果。針對這種狀況,2003年我們對金葉女貞生長、發病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并請專家進行病原菌鑒定和采取綜合措施預防,在雨季發病高峰期,有效地降低了此病的危害。
發病癥狀
葉片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失綠小圓斑,后變為紫色或褐色,逐漸擴大成圓形、橢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大小5~10毫米×3~5毫米;后期,葉片正面病斑中央呈淺黃褐色或灰白色,微凸起,邊緣呈褐色,顏色較中央深,病斑上出現較明顯的輪紋,病斑周圍有不規則形水漬狀淺褐色腐爛;葉片背面病斑中央凹陷,顏色較正面淺;在潮濕的天氣條件下,葉片背面散生著許多黑色小霉點,嚴重時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黑色霉點。先發病于老葉、葉尖、葉緣、葉基部,后逐漸向中間發展,嚴重時病斑連在一起,達全葉1/2~2/3,此時只需輕輕觸動植株,葉片就會紛紛落下。
病原
經鑒定,該病病原菌是鏈格孢菌(Alternaria),屬半知菌亞門,絲孢菌綱,叢梗孢目。鏈格孢屬。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落葉、枯枝上越冬;分生孢子由氣流、雨水傳播,由傷口、氣孔侵入,潛育期10~20天,病原菌生長適溫25℃,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0℃~29℃。
偏施氮肥,缺磷鉀肥,土壤板結,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風不暢,夏季肥水不足,樹勢生長不良,秋季雨水多,都會加重此病發生。
綜合防治
1.把好種植關:種植地應選擇中間略高,四周較低的地勢,以防積水;種植密度以36至49株每平方米為宜。不宜過密。隨著苗木生長,應及時抽稀,整枝,摘葉。
2.減少侵染來源:秋季清除病落葉,枯枝死株;春季發芽前,噴波美5至7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菌源;結合修剪,梳除病枝、病葉和影響通風透光的密植苗及亂長枝。
3.加強養護管理:春季施適量復合肥,夏初追施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等磷鉀肥,夏季澆灌時堅持少次足量,澆則澆透,避免從植株頂部噴灌;秋季多雨季節注意排水。
4.化學防治:從5月中旬每10天噴藥1次,連續2次;6月中旬~8月中旬每7天1次;9月初~9月下旬每10天1次,連續2次。
通過實驗,我們篩選出了幾種防治效果顯著的藥物:發病前,用內吸性殺菌劑如多菌靈300至500倍,甲基托布津、力克菌、甲霉靈700至1000倍液噴灑;發病時用保護性殺菌劑如1%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50%代森錳鋅WP300~500倍,50%撲海因WP700~1000倍,百菌清500~700倍,為避免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保護劑與內吸劑應輪用。
5.生物制劑防治:如特立克、X8,雖然目前應用范圍還不太廣,但已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實踐證明,效果較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