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豫白菜11號。原名豫早1號,系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栗根義博士培育成的早熟、耐熱、高效益型大白菜新品種。該技術榮獲1999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其品種榮獲1999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自1997年至1999年,在河南農業大學林園學院呂建華等組織的鄭州地區夏播大白菜品種比較試驗中,參試的有豫早1號、夏陽50、夏優等河南省各地區選用的18個品種,從產量、抗病性、耐熱結球性及適播期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都表明:河南及我國中部地區7月下旬播種的品種中,豫早1號綜合表現最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從產量上來講,豫早1號較夏陽50天增產幅度在16%-25%,遠遠高于其它品種。②從抗病性上來看,三年來,豫早1號的病毒病幾乎沒有發生,軟腐病及霜霉病發病率最低,所以該品種高抗三大病害。③從耐熱性來講,豫早1號耐熱性好,結球快且緊實。適播期應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最為適宜。早熟,全生育期55天。標高25厘米,開展度45厘米。植株生長勢旺,外葉深綠色,葉面光滑茸毛少,球綠白色,株形中等,矮樁疊抱,倒錐形,球形指數1.12。結球快且緊實,平均單球重2--3公斤,抗逆性強。耐熱結球性好,適期播種,無花芽分化,不分生腋芽。口感脆嫩,品質優良。2、湘潭束腰白。該品種是由湖南省湘潭市蔬菜研究所從地方蔬菜優良品種湘潭矮腳白中選出的優良變異株,經系統選育而成。經1998、1999兩年多點試驗結果,每667平方米(1畝)產2623公斤,比對照湘潭矮腳白增長13.2%。播種至始收60-70天,株高28厘米,株型緊湊,葉片橢圓形、表面光滑、深綠色,葉簇抱合緊實,束腰明顯,商品性好。口感細軟,味稍甜,纖維少。軟腐病、霜霉病田間發病均輕于對照,耐寒。3、夏豐。該品種是由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八五”期間選育而成的夏大白菜品種,適合我國夏季和早秋栽培,是目前國內供種的夏季栽培表現最好的夏大白菜品種。表現耐熱性強,生長期短,生長速度快,從播種到采收50天,在我國南方一年多茬栽培,品質佳,植株開展度小,外葉數8--9片。凈菜率高,疊抱,球白,抗病性強,外葉毛極少,小苗可食用,每667平方米產量3000公斤左右。由于淡季上市,經濟效益高,精選夏豐綜合性狀優于進口夏陽。該品種在江蘇蘇北地區以6月初到7月底播種為宜,蘇南地區以7月初到8月中旬播種為宜。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從5月份到8月份均可播種,華南地區一年可以栽種2--3茬。山區及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不要播種過早,以防先期抽薹,導致毀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