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菜粉蝶又叫白粉蝶,幼蟲叫菜青蟲。菜粉蝶主要在幼蟲時期對作物造成為害。
(1)形態菜粉蝶的成蟲為白色中型蝴蝶,體長12~20厘米,翅展45~50厘米,頭、胸部為黑藍色,上著生黃白細毛,復眼淡綠色。前翅頂角為黑色,近中央外側雌蟲有2個黑斑,雄蟲不明顯。后翅前緣也有1個黑斑,各翅基部呈黑灰色,其余部分為白色。腹部紡錘形,背面稍帶黑色,腹面白色。幼蟲體長22~35厘米,青綠色,腹面稍淡,背面密生茸毛和細小黑色毛瘤,體側沿氣門線有一列黃色斑點。卵長約1毫米,似瓶形,表面有許多較規則的縱橫凸紋,初產時為淡黃色,后變為橙黃色。蛹體長18~21毫米,紡錘形,兩端尖細,頭部前端中央有一管狀突起,體背有3條縱脊,體色隨環境而異,有青綠、灰黃和灰褐色等,尾部和腰間用絲連在寄主上。
(2)生活習性菜粉蝶一年發生多代,以蛹越冬,大多在菜地附近的墻壁、樹干、風障、土縫、雜草及枯枝落葉上,次年春天開始羽化,羽化期1~2個月,因越冬場所不同而異。成蟲白天活動,在晴朗無風的天氣里,在菜田、花叢中吸食花蜜和交配產卵,成蟲壽命14~35天,羽化后4天即可產卵,喜在甘藍類蔬菜的葉背上產卵,卵期3~8天。幼蟲多在清晨孵化,共5齡,約15~20天,多在葉背或心葉取食危害。炎熱的夏季,幼蟲白天藏在葉背,夜間取食。3齡以前的幼蟲食量較小,抗藥性較弱,是防治的有利時期,所以應在產卵高峰后1周左右進行防治。老熟幼蟲多在葉背化蛹,非越冬蛹的蛹期約5~15天。
(3)為害癥狀幼蟲食葉,2齡前在葉背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形成小凹斑。3齡后將葉片咬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只殘留葉柄和葉脈。幼蟲排出的大量糞便,污染葉片和產品器官,使品質變壞,引起腐爛,造成的傷口還能導致軟腐病。
(4)與環境的關系菜粉蝶的蟲口數量隨季節呈有規律的變化,早春氣溫回升,蟲口數量上升,春末初夏達最大值,盛夏蟲口下降,秋季天氣涼爽,數量又回升。菜粉蝶的適宜發育溫度是20~25℃,相對濕度為76%左右,而該溫度正好與白菜、甘藍、花菜、芥菜的生長相一致,因此應重視預防工作。
(5)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尤其避免在甘藍類作物后茬種植十字花科蔬菜。注意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株老葉,冬前深耕、深耙,以減少田間蟲源和越冬蛹。2)生物防治。采用蘇云Bt乳劑、復方Bt乳劑、殺螟桿菌和青蟲菌粉,含活孢子量100億/克以上,兌水800~1000倍噴霧防治。上述農藥對人體無害,也無殘毒,是環保型農藥,應大力推廣使用。3)藥劑防治。發現菜青蟲后進行噴藥,每隔5~7天噴一次。①48%樂斯本1000~1500倍液噴霧。②50%敵敵畏1000倍液或敵百蟲、辛硫磷等殺蟲劑噴霧。③2.5%敵殺死3000~5000倍液噴霧。④20%氰戊菊酯3000~5000倍液噴霧。⑤5%卡死克油2000倍液噴霧。⑥21%滅殺斃乳油4000倍液噴霧。⑦10%滅白可乳油,每666.7平方米5~10ml毫升。⑧滅幼脲1號、滅幼脲3號制劑500~1000倍液。對抗藥性強的菜青蟲,近年來也使用擬除蟲菊酯進行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