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根腫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其對白菜為害最重,其次是蘿卜、甘藍、花椰菜,對雪里蕻、菜薹等為害相對較輕。根腫病曾被列為國內植物檢疫對象,目前,經過努力,已基本上被消滅。但近10年來,一些地區又發生為害,值得注意。
一、癥狀識別
根腫病主要為害植株根部。發病初期,地上部為害癥狀一般不明顯,只植株生長緩慢,在中午前后烈日下葉片萎垂呈失水狀,但早晚又可恢復。后期葉子枯黃,嚴重時,植株枯萎而死。拔出病株,在根部可見到根部腫大,形成瘤狀。其瘤子形狀、大小與著生的位置有關。如在主根上,瘤子多靠近上部,比較大,呈球形或近球形,數量比較少;在側根上的瘤子比較小,呈手指狀或圓筒狀,但數量比較多;而須根上的瘤子更小,呈球狀,數量更多,常幾個至十幾個,甚至20多個串生在一起。腫瘤(尤其是大腫瘤)初期是表面光滑,后來發展為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最后龜裂,容易受到其他雜菌(如軟腐病菌)侵染,造成腐爛,散發臭味,致使菜株枯萎死亡。識別要點:地上部分菜株在烈日下呈萎蔫狀,而根部有不同形狀的大小腫瘤,和根結線蟲病明顯的區別是:剖視比較大的根結(腫瘤),可以見到在病部組織里有許多很小的乳白色線蟲埋于其內部,而根腫病腫瘤里則沒有蟲體。
二、發病規律
1.病原菌根腫病是由鞭毛菌亞門根腫菌屬的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侵染所致。休眠孢子囊呈球形或卵形,單胞、無色。休眠孢子囊萌發后產生出游動孢子。此孢子具有兩根鞭毛,可在水中游動。
2.侵染循環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隨病根遺留在土壤里或粘附在種子上越冬,病菌在土中能存活6年左右。如果病株(包括病根)用來漚肥,未經高溫腐熟處理,那糞肥也可帶菌。第二年,田間可通過土壤、肥料、種子、雨水、灌溉水、昆蟲、農具等傳播。遠距離還可通過帶菌的種子和病苗調運傳播。在適宜的條件下,休眼孢子囊萌發,產生游動孢子,從白菜的幼根或根毛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細胞內,以后病菌經過一系列的演變和擴展,由根部皮層進入形成層,激發寄主薄壁細胞分裂和膨大,而在根部形成不同形狀、大小不一的腫瘤。最后,在腫瘤內的病菌又形成許多休眠孢子囊,根腫瘤腐爛之后孢子囊又落入土中越冬。
3.發病條件
(1)發病與溫濕度的關系病菌適應溫度范圍較廣,9―30℃都能發病,但發病適宜的溫度為19―25℃,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0%一98%。
(2)發病與土壤含水量的關系土壤含水量達70%一90%時,最利于休眼孢子囊的萌發和游動孢子活動及侵入寄主。如果土壤含水量在45%以下時,很少發病。
(3)發病與土壤酸堿度的關系土壤偏酸性,pH5.4―6.5時,利于發病;若土壤偏堿性,pH7以上時,則不利于發病。
(4)發病與栽培的關系病地連作、低洼地和水田改旱作地會使病害加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