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北京橘紅心為中晚熟品種,適于秋季栽培。一般在立秋前后3天播種為宜,10月下旬收獲,行株距56厘米×46厘米,每公頃37500株左右。
栽培管理:
①合理安排茬口。為防止病蟲害的傳播,應盡量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選擇前茬以茄果類、瓜類、豆類、蔥蒜類蔬菜為好。
②土地選擇和整地。以選擇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為宜。播前應盡早騰茬,清除前茬殘株雜草,每公頃噴灑22.5~37.5千克西維因殺蟲劑,隨即用旋耕機淺耕兩遍,深度為10~12厘米,然后修好排灌渠道,精細整平地塊。
③施足基肥。結合耕地,每公頃鋪施優質腐熟的有機肥75000千克,并摻入過磷酸鈣375~600千克,大白菜專用復合機750千克,硫酸鉀225~300千克,均勻鋪施后旋耕摻勻。
④做畦方式。一般采用高壟栽培,根據各地條件使用拖拉機、畜力或人工起壟均可,壟高10~13厘米,壟背寬25厘米,壟距56厘米。為了后期打藥方便,可采用寬窄行或留打藥行(“六留一”或“八留一”)等措施。
⑤播種方式。一般采用直播,有機播和人工播種兩種方式。機播:機播節省種子(每公頃用種量1.50~2.25千克),可將開溝、播種、覆土、鎮壓規范化一次完成,播種距離一致,確保播種質量。人工播種:先在高壟頂部劃2厘米深淺一致的淺溝,然后將種子均勻捻入溝內,每公頃用種量2.25~3.75千克,覆土后人站在壟上踩一遍,覆土不超過1厘米為宜。
⑥需肥特點。每生產100千克白菜約吸收氮150克、磷70克、鉀200克。在每公頃產75000千克的情況下大約吸收氮112.5千克、磷52.5千克、鉀150千克,三要素的大致比例為1:0.47:1.33。由此可見,需要的鉀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
⑦田間管理。發芽期及幼苗期:該時期澆水是最為關鍵的管理措施,應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掌握,特別在雨水少氣溫高的條件下,必須采取“三水齊苗,五水定棵”的措施,保持土壤濕潤,有良好的降低地表溫度、預防病毒病的效果。在幼苗出齊后及時進行查苗補苗,補苗時多帶土少傷根,需連續3天點水,以利于緩苗。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苗距7~8厘米,長到4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要求苗距15厘米左右。要選壯苗,淘汰小苗、弱苗、病苗、雜苗、畸形苗和被蟲咬傷的苗。每次間苗澆水后進行中耕,深鋤溝,淺鋤背,除凈雜草,并結合中耕適當培土,保證壟形完整和防止幼苗根部外露。在第一次間苗后施一次提苗肥,每公頃追施硫酸銨105~120千克,施肥結合澆水進行。蓮座期:8月底當真葉數達到8~10片時進行定苗。苗距43厘米左右,每公頃留苗37500株。定苗后距根部北側10~15厘米處開溝攔肥,每公頃施15000~22500千克優質腐熟有機肥,加硫酸銨225千克,攔肥后即覆土封溝并澆水,使肥料迅速溶解,及早供給植株生長的需要。澆水后2天開始中耕,仍然是深鋤溝,淺鋤背。并根據土質、氣候、苗情適當進行蹲苗,一般蹲苗期為10~15天。當蓮座葉接近封壟或已封壟、心葉開始抱合,20厘米土質的含水量為15%~18%時,結束蹲苗,開始澆水。值得指出的是在保水保肥差的砂土地種植時,可少蹲或不蹲苗,否則反而易引發干燒心。包心期:9月下旬至10月初,大白菜進入包心期,需水達到高峰,一般壤土每隔6~7天需澆一次水,每次每666.7平方米澆水量約45~50立方米。澆水時切忌大水漫灌,遇雨少澆或延后澆水,收獲前5~7天應停止澆水。整個包心期需澆水4~5次。追肥分3次進行,原則是前重后輕。在蹲苗結束時要重施一次關鍵肥,每公頃可追施碳酸氫銨或硫酸銨300~375千克或人糞尿37500千克。一般采取順水施入田間,施肥時一定注意一要均勻,二要節約,盡量在畦口附近施,以免肥料流失田外。在田隔一水后再追施第二次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或硫酸銨300~375千克或人糞尿22500千克。在結球中期末,氣溫不低于12℃以下時再追第三次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或硫酸銨225~300千克,也可施人糞尿15000~22500千克。結球后期由于溫度太低,根系吸收能力弱,施肥效果不佳。在結球期化肥和人糞尿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結球質量和品質。
⑧病蟲害防治。在白菜不同生育階段,病蟲害防治的重點不同,要以預防為主,防治及時。苗期的防治重點是蚜蟲、小菜蛾、菜青蟲和病毒病。蓮座期除以上病蟲害外,注意預防霜霉病、黑斑病和軟腐病等。結球期除對蚜蟲等害蟲應繼續加強檢查,發現后及早處治外,還要加強霜霉病、黑斑病、軟腐病和黑腐病的防治工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