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吉林山區自2000年以來,全縣在海拔600米以下地區累計推廣種植“春馬鈴薯~甘薯+玉米~蔬菜”三熟四收的高效栽培模式1326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4年來的有關田片853.5畝的調查統計,春馬鈴薯每畝平均產值3179.8元,凈收入2512元;甘薯每畝平均產值4840.5元,凈收入3730.4元;玉米每畝平均產值960元,凈收入896元;蔬菜每畝平均產值2428元,凈收入2112元,全年產值每畝平均11408.3元,凈收入9250.4元,投入產出比為1∶4.28。該模式的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1.春馬鈴薯栽培
作為商品的馬鈴薯要求上市早,需推廣地膜覆蓋,品種宜選用東農303、克新4號等。作為飼料用的要求產量高,可以露天栽培,品種宜選克新2號等。栽培上可采用壟畦雙行種植,溝寬25厘米,行距32厘米,每畝種植4000株左右。播前每畝施腐熟畜欄肥25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氯化鉀10千克或焦泥灰1000千克做基肥,出苗后用尿素5千克或腐熟人糞尿500千克,加水澆施,以促早發棵,早封壟。
2.甘薯和玉米的栽培技術
(1)甘薯的栽培技術作為加工薯條、薯餅等產品用的應選用當地的“60日”或黃心甘薯;加工薯粉為主的,宜選用選荊56或“勝利百號”。作飼料用的以選用耐肥、優質、高產良種浙薯1號和當地白甘薯為好。于3月下旬采用溫床地膜覆蓋培育壯苗。5月下旬扦插薯苗,實行高壟栽培。行株距70厘米×25厘米,每畝插3000株,提倡斜插淺壓苗。在施肥技術上,做到基肥足,苗肥早,裂縫肥巧,葉面肥補。每畝用量為純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8千克,氧化鉀15千克,在所施肥料中,農家肥占總量的70%。成活后及時追施苗肥,促使早發苗,早封壟。8月中下旬當壟面出現微裂時,及時追施裂縫肥,促使塊根迅速膨大。生長后期,進行1~2次根外追肥,以防植株早衰,確保高產豐收。
(2)玉米的栽培技術作鮮食出售的以選用蘇玉1號、鮮糯1號或甜玉米為好。作飼料用的以選丹玉13,浙丹9號為宜。如果育苗移栽,在甘薯扦插前25天左右播種玉米,采用營養缽育苗,成活率高,為豐產苗架打好基礎。如果采用直播,在甘薯扦插后就可播種玉米。玉米與甘薯共生,玉米苗肥要適時早施、勤施,可結合追施甘薯苗肥兼施玉米苗肥,穗肥是玉米的一次關鍵性追肥,要重施。玉米苗期管理重點是保全苗,防擠苗,抓好肥水促控,平衡生長。攻穗肥每畝施碳酸氫銨50千克或尿素25千克。巧施粒肥每畝尿素5~8千克。玉米螟是玉米田間主要病蟲害,要抓好防治工作。
3.蔬菜栽培技術
蔬菜一般選用蘿卜,既可當蔬菜又可當飼料,以選用適應性廣、優質高產的浙大長蘿卜為宜。甘薯收獲后施入欄肥1500千克、人糞尿500千克做基肥,每畝播種4500穴左右,每穴播6~8粒種子。在齊苗后,及時間苗定苗,間苗時做到去弱留強,第一次間苗后每穴留苗3~4株,第二次間苗后每穴留苗2株,每次間苗后畝施苗肥人糞尿500千克。待塊根迅速膨大時,及時補施磷肥和鉀肥。遇旱要澆水,使畦面保持濕潤,及時防治病蟲害,并注意安全用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