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適時播種,趨利避害。冬種馬鈴薯的播種期以土壤10厘米深處溫度達到7、8℃時作為最佳播種期的依據。在不遭受霜凍影響的范圍內。盡量提早播種。能使在夏季高溫來臨前收獲。獲得較高產量。遲播后期晚疫病嚴重。耐貯性差。
二、選用良種,催芽促苗。馬鈴薯采用異地播種,以利抗病、高產。選擇紫花白克新3號、克新1號等品種產量高。播種前須進行催芽,辦法有兩種:一是室內保濕催芽,即在種植前7―10天,把種薯塊放在缸內密封,保溫催芽;二是田間催芽,把薯塊切成小塊,沾草木灰,平放地面后蓋沙,待露芽后種植。
三、合理密植,播足種子量。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季節等而定,采取雙穴種植,行距在40厘米、株距35厘米左右,每畝種植3000―5000株,為了節約用種量,把大薯塊切成小塊,一般1斤種薯切成10―20塊為宜,切塊時應注意自頂部至臍部縱切,這樣每塊上都有頂部的芽眼,保證出苗,畝用種量一般在75―100公斤。
四、粗細整地、科學管理。馬鈴薯具有喜溫潤又怕漬的特點,以選擇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疏松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在晚稻收割后,豬、雞、鴨、土雜肥等有機肥750―1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鉀肥10公斤、作為畦中的包心肥,爾后,將地整成畦面寬110―120厘米,溝寬50厘米左右的苗床進行播種。由于冬種馬鈴薯生育期短,采用科學管理,才能獲得高產,在施肥上要重施基肥,早追肥、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N∶P∶K=1∶0.5∶2,追肥一般分為二次施用,第一次在出苗后3天,每畝用粗糞水500公斤加尿素2公斤,澆穴,以促進匍匐莖形成,第二次在現蕾前3?5天,畝用腐熟人糞尿500―600公斤加尿素、鉀肥各2.5公斤澆穴。馬鈴薯在整個生育期,管水以濕潤為主。旱時灌跑馬水,雨季常排水。
五、中耕培土、間苗定苗。中耕培土一般結合追肥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要進行補苗。每穴留兩株,第二次中耕應結合清溝培土。
六、及時防治病蟲害,奪取豐收。馬鈴薯主要病蟲害有青枯病、晚疫病和地老虎、蚜蟲等,地老虎用甲基異柳磷藥餌毒殺,蚜蟲用吡蟲啉防治,防治青枯病、晚疫病應在選用抗病品種前提下,采用科學管水,及時拔除病株等。青枯病用50%托布津800倍或農用鏈霉素50―100ppm防治,晚疫病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二兩加60公斤水噴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