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搶前抓早,做好準備。一是茬口選擇,前茬以玉米、麥類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甜菜茬最差。二是地塊選擇,以土質松軟,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既抗旱又抗澇,保肥保水性能好,適宜塊莖良好生育的土壤。三是整好地,主要深翻25公分左右,做到整平耙細,上實下虛,有利于塊莖形成、莖形良好,產量提高。四是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但必須腐熟發酵,并做到氮、磷、鉀結合。五是選好種薯,選種形大小一致,比較整齊,飽滿健壯、純度高、無病蟲、薯皮光滑細膩、皮色新鮮,生命力強的薯塊,不能選畸形、尖頭、大肚、裂口、粗糙、老化、芽眼突出的老齡薯,種薯選好后,放在17℃左右室內催芽待播。
二、搶前抓早,適時早播。當氣溫穩定通過6℃時即可播種,早播的可用小整薯,適當晚播的切塊播種,但薯塊不能小于30克。栽培方法是壟作栽培,大體可分為平播、壟上播、壟下播,常用的是壟上播和壟下播。
三、搶前抓早,加強管理。一是三鏟三趟,搞好中耕除草,出苗后立即進行頭遍鏟趟,放寒增溫,活化土壤,消滅雜草,促苗早生快發,做到三鏟三趟,細鏟細趟,深鏟深趟,封壟后還要拿一遍大草,有利于通風透光。二是科學澆水,出苗后至7~8片真葉前,需水量少,應少澆或不澆水,以利增加地溫,扎根好,匍匐莖伸長快,干旱時可澆一次水,澆后及時中耕埋土,現蕾前適當控制澆水,現蕾時如干旱應澆一次大水,蹲苗后保持土壤濕潤。三是合理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施入量每畝3公斤左右,追肥方法在出苗后第一遍鏟地后,在壟的兩側開溝,人工濾入溝內,之后進行中耕埋土,還要追施一定比例的磷、鉀肥。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滿足不了植株生育需要,因此要進行根外追肥,方法是在收獲前15天左右,噴施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氫鉀,增效明顯。四是摘除花蕾,當馬鈴薯現蕾時,應及時摘除,保證土壤養分,水分集中供給塊莖生長需要。五是化控處理,在馬鈴薯生長繁茂的地塊,為了防止地上部分徒長,可選擇適宜對路的化控劑,進行噴施,降低株高,促進苗壯,增加產量。
四、搶前抓早,適時收獲。一般植株達到生理成熟時即可收獲,即葉色由綠逐漸變黃轉枯,但又不一定等到生理成熟時才收獲,根據栽培目的、經濟效益、或對塊莖的需要等情況,追時收獲。
五、搶前抓早,立足抗災。做到秋霜春防,農民說寧挨十場凍,不遭一場霜,還要搞好抗旱除澇,防病滅蟲,預防雹災等,立足抗災奪豐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