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玉田縣玉田鎮唐莊村農民朱國良等10余戶農民近幾年來采用上茬小棚馬鈴薯下茬大蔥的栽培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益。2004年,朱國良種植0.31公頃,兩茬每667平方米產6000kg,產值3200元,扣除成本(包括設施折舊)1100元,獲純效益2100元,現將其栽培措施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馬鈴薯采用早熟、豐產、商品性好的早大白,大蔥選用經過提純復壯的優良農家品種五葉齊。
2.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馬鈴薯于2月9日在陽畦里切塊蓋沙催芽,然后放筐內曬種,曬綠后于3月10日播種,平均行距50cm,株距22cm,每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大蔥于3月20日育苗,6月下旬定植,行距80cm,株距5.5cm,每667平方米栽植15000株。
3.科學管理,配方施肥
(1)上茬馬鈴薯,根據馬鈴的需肥特性,施肥采用1次底肥,一促到底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500~4000kg,隨整地普施。另外,每667平方米施撒可富50kg、硫酸鉀復合肥25kg,施在定植溝內。
馬鈴薯定植前扣4m小棚,出苗后中耕除草1次,然后覆地膜,秧薯周圍蓋土防綠薯,4月上旬天暖后,逐步放風,先從兩頭,再放邊風,最后撤棚,初花期葉面噴施1次膨大素(50g/667平方米)以促進薯塊膨大,提高產量。全生育期共澆水4~5次。
(2)、下茬大蔥,秧田底肥為4000kg/667平方米,撒可富50kg/667平方米,定植到收獲共追肥3次,澆水5~7次,前兩次追肥分別在立秋和白露節,每次隨澆水每667平方米施撒可富25kg,第三次追肥在秋分節每667平方米追硝銨20kg。
為提高大蔥的品質和產量,一般對大蔥進行2~3次培土軟化,每次培土要培到最上葉片的出口處,不埋沒心葉。
4.及時防治病蟲害。馬鈴薯由于在保護地條件下,極少發生病蟲害。大蔥緩苗后結合封壟基施辛硫磷藥土殺滅地下害蟲。生長期間用600倍液殺毒礬、500倍液可殺得防治大蔥霜霉病、紫斑病;用天力Ⅱ號防治大蔥甜菜夜蛾、黑緣粉蝶等害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