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苗床整理
基質選用主要采用的基質是珍珠巖,直徑為0.3-2毫米,pH在6-7之間。苗床整理苗床底面鋪一層塑料薄膜再用珍珠巖鋪成8-10厘米高的移栽苗床并整理鋪平墑面。
苗床消毒移栽前任選一種750-800倍液的代森錳鋅、800-900倍液的敵克松、1000倍液的多菌靈、600-800倍液的百菌清、1%的福爾馬林溶液進行苗床消毒。消毒后的苗床5天后即可移栽脫毒苗。
苗床殺蟲噴施10%的一遍凈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消滅網室中的多種傳播病毒的媒介害蟲。
二、移栽
脫毒苗移栽標準苗齡:20-25天左右,苗高:7-10厘米,莖粗:0.6-0.8毫米,葉片數:5-8片。
脫毒苗移栽將脫毒苗用鑷子從培養瓶中取出,放在清水中輕輕洗除根部的培養基,按株距5厘米,行距12厘米,密度為167株/平方米打孔栽植,栽植時壓實基部的珍珠巖,澆透定根水。移栽后,苗床加蓋薄膜以保溫、保水提高成活率,7天后揭出薄膜。
三、莖段扦插技術
莖段的采集處理從苗高為15-20厘米的植株上采集長為10厘米左右的莖段。再把采集的莖段剪成3厘米左右的莖段,每莖段保留一個腋芽和一小片葉,用濃度為15PPm的奈乙酸浸泡扦插部位15分鐘促進生根。
扦插密度按株距4厘米,行距6厘米,密度為416株/平方米打孔扦插,苗床加蓋薄膜以保溫、保水提高成活率,10天后揭出薄膜。成活后肥水管理與移栽苗的管理相同。
營養液的配制及施用量配制營養液,主要滿足植株對氮、磷、鉀的需求。常用N∶P∶K=15∶15∶15或10∶10∶10的復合肥,加減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作營養液,也可用MS培養液。配制好的營養液根據植株生長發育狀況每5-8天澆施一次。
四、生產管理技術
水分苗期水分:蓋膜的苗床7天澆2次水,不蓋膜的苗床每天澆水1-2次;夏季蒸發量大,溫度較高,需多澆;冬季溫度較低,可少澆;春秋季時干時潮,晴天多澆、雨天少澆;現蕾、開花至成熟期:保持基質濕潤即可。
溫度夏季氣溫高,應注意網室的通風,同時用遮光率為70%的遮光網遮擋幼苗或扦插苗至成活;冬季氣溫低時,用地膜覆蓋增溫。
光照在移栽期15天左右用遮光網遮擋光照至幼苗成活,以后可揭開遮光網,盡量滿足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光照。
營養條件按照不同生育時期的不同營養液配方,5-8天澆施一次,同時觀察植株的營養生長情況,馬鈴薯苗生長較差時,可加大營養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數,并輔以根外追肥,植株營養生長過剩時,應減少營養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數。
培土苗高10厘米左右時用珍珠巖粉培土,每次埋一個節,合計3-4次。
控制徒長當營養生長過旺,冠蓋層覆蓋率達95%以上時應施用濃度為150-200PPm的多效唑控制徒長。
晚疫病防治當出現中心病株,及時噴施800-1000倍液的瑞毒錳鋅或甲霜靈錳鋅,每7天一次,連續2-3次。
五、收獲及貯藏
收獲及注意事項在生理成熟時采用人工收獲,收獲前7天清除地上部莖葉,及時運出網室。收獲時注意減少機械損傷。
分級與質量要求按Q/HNJ5-2005規定的分級與質量要求執行。
種薯貯藏種薯按不同品種在散射光條件下貯藏,貯藏期間翻揀1-2次爛薯,并保證種薯正常生理所需貯藏條件,以減少病、爛薯,確保種用品質。會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