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毒英文名〕PotatovirusY
〔寄主作物〕馬鈴薯、番茄、甜椒、煙草、豌豆等。
〔病害診斷〕癥狀隨病毒株系和馬鈴薯品種而有不同。常見的為頂部葉片的葉脈產生斑駁,背面葉脈壞死,嚴重時沿葉脈蔓延至主莖,產生褐色壞死條斑,使葉片壞死萎垂,成垂葉條斑。有的不壞死,但病株矮小,莖葉變脆,節間短,葉片呈花葉狀,集生成叢;有的表現花葉皺縮,或出現壞死斑;有的形成條紋花葉、莖部倒伏;還有的品種表現隱癥。若Y病毒和X病毒混合侵染時,呈嚴重的皺縮花葉和矮化癥,加劇為害。值得注意的是,葉莖上的癥狀即花葉或壞死的輕重往往和塊莖上的癥狀存在一種相關性。致病病毒為馬鈴薯Y病毒。病毒粒體為曲線條狀,大小795納米×12納米。病毒鈍化溫度為52~62℃,稀釋終點0.00001~0.000001,體外存活期一周。但病葉經1℃下快速干燥后保存在干燥條件下,病毒可存活幾個月到一年。
〔發病規律〕Y病毒可通過汁液機械傳染,又可經蚜蟲傳染,傳毒蚜蟲可達20多種,其中以桃蚜為主。傳毒方式為非持久性傳毒。病毒隨種薯貯存越冬后,成為翌年田間的主要病毒侵染源,經田間蚜蟲傳播后,擴展蔓延很快,傳毒效率很高。病害發生輕重與種薯帶毒率直接相關,而田間影響發病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溫度。高溫干旱利于蚜蟲的繁殖與活動,而且可以促進病毒的增殖;而高山冷涼地區,可對病毒有抑制,有時甚至隱癥。管理不善,植株衰弱病害加重。馬鈴薯品種間抗性反應有差異。
〔防治措施〕(1)選種具有一定抗性的或耐病的品種。(2)種植無毒種薯。建立無毒留種田,或采用低溫方式留種,減少種薯帶毒率。(3)適期早播,避開高溫期結薯,同時錯開苗期與蚜蟲盛發期相遇,減少蚜蟲傳病。(4)加強早期防蚜,降低蚜蟲密度。(5)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長勢和抗病性。(6)發病初期噴藥防病,可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0%菌毒清水劑3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