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栽培技術
栽植密度株行距4米×4米或4米×5米,栽植穴大小因竹苗大小而定,約大于苗蔸的1倍左右,一般為50厘米見方,深40厘米.把母竹斜放在穴中,分層填土,壓實,澆水,再覆蓋泥土,其厚度以超過母竹原入土厚度3厘米為宜.
二、管理措施
1、扒曬:扒土是讓竹蔸上的筍目(筍芽苞)露出土面,暴見陽光,以便提高溫度,刺激和促進筍目萌發,同時便于施肥.一般在3月初用鋤頭自外向內將竹從四周的土扒開,使筍目露出土外,但注意不要損傷筍目.
2、施肥:每年3次.春肥(基肥),3月下旬扒土暴曬后進行,促進筍目萌發,增加竹叢產量.常用有機肥(農家肥)每叢25-50公斤,或腐熟的餅肥7~10公斤.肥料施入已扒開的竹叢周圍,施肥后立即蓋土.第二.三次施追肥,應在竹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6-9月)進行,促進竹筍生長,提高產量.追肥以人糞尿,豬欄肥或牛羊等畜禽類糞,每叢施入10-15公斤,先在竹叢四周1-2尺開溝,將肥施入溝內立即蓋土.要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觸嫩筍,以免引起竹筍萎縮死亡,影響筍的產量和品質.
3、培土:末出土的竹筍,筍籜淡黃或褐色,筍質細白脆嫩,味鮮.竹筍受光后,筍籜變綠或褐.竹筍老化,筍質降低.因此,在筍還沒出土前,用細碎的潮土培土,可防止竹筍老化,提高筍的質量.通過培土還可以培育大筍,提高產量,培土厚度一般為15-30厘米(大約4-8寸)。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