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萵筍又名萵苣、萵苣筍,其地上莖質脆嫩,味鮮美,可炒食、涼拌、氽湯、腌制等,為消費者喜食蔬菜之一。但常規栽培收獲期集中,售價較低。若利用日光溫室進行萵筍秋冬茬反季節栽培,供應元旦和春節市場,每畝產4000―4500公斤,產值可達萬元左右,效益顯著。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選擇適宜的品種
溫室種植多選用白筍,適宜品種有北京白筍和洛陽鴨蛋筍等。
二、適期播種培育壯苗
1、種子處理:播前先將種子晾曬2―4小時,然后用20℃的清水浸泡半小時。搓洗干凈控干水分,即可播種。也可把浸好的種子放在20℃的清水中沖1次,控干水分后,繼續催芽,2―3天齊芽后播種。
2、播種:9月中下旬播種育苗。選擇土壤肥沃地塊作育苗地,栽培一畝需苗床15平方米,用種50克。苗床播前7―10大整地,每畝施過篩優質有機肥455―667公斤,磷酸二氫鉀22公斤。施肥后整地作畦,播前澆水,水滲后,將種子或芽種混入一定比例沙子,均勻撒入畦面,覆0.5―1厘米厚細土。
3、苗期管理:播種后白天溫度保持20―25℃,夜間15℃左右,3―5天可出齊苗。出苗后白天溫度保持在18―20℃,夜間12℃左右,幼苗2―3片葉時間苗,苗距5―7厘米。間苗后噴灑1―2次葉面微肥,苗期噴灑百菌清和托布津防病。
三、定植及栽后管理
1、整畦:萵筍根系發達,根群密集,根系淺,吸收能力較差,需多施有機肥。一般畝施優質有機肥6000公斤以上,二銨50公斤,碳銨50公斤作底肥,施肥后深翻25厘米,然后整平做畦,畦寬1.2米。
2、定植:幼苗具4―5葉時定植,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早熟品種25厘米,中晚熟品種30厘米)。起苗前苗床澆透水,栽后及時澆水,促使早緩苗。
3、溫度管理:11月上旬扣棚,扣棚后白天溫度控制在17―20℃,超過25℃放風降溫,放苗徒長,夜晚保持10℃左右。12月上旬蓋草簾保溫,預防寒流侵襲傷苗。
4、澆水與施肥:栽后至2―3個葉環之間控水蹲苗,促進根系和蓮座葉發育。2―3環葉期,心葉與環葉齊平時,莖部開始膨大,結束蹲苗,開始澆水施肥,每15―20天澆1次水,澆水要均勻,水量要適中,嚴防大水漫灌。地能進入時,淺松土破板結。結合澆水,每次畝施尿素或硝銨20―30公斤。在嫩莖肥大期用500―1000毫克/公斤的青鮮素葉面噴灑2―3次,采收前20天噴灑20―4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1次。
5、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和葉斑病等,可采用百菌清、代森錳鋅和托布津等藥交替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用抗蚜威和快靈防治。
四、適時采收
當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此時莖部已充實肥大,品質脆嫩。分期采收的,可摘去頂端生長點,以防“竄”苗或空腔老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