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材料與方法
1.繁殖設備
主要利用盤山縣鑫安源生態園養殖池塘中的網箱和孵化車間定制的孵化缸進行產卵和繁殖。網箱選用長×寬×高為1米×1米×0.5米聚乙烯材料的網衣,網箱框架為竹竿搭制;孵化缸的規格是0.4立方米/個,為防止魚卵外溢,篩絹網網目要求120目。另外需準備一臺柴油發電機,以備停電時急用。
2.親魚的來源和選擇
3月底我們從周圍養殖戶中收購種鰍:雌魚一般體長14~17厘米,體重大于27克,最好是在30~50克之間,即使不催產也能正常產卵;雄魚略小些,體長10~14厘米,體重大于14克,最好是在20~40克之間,同時要求親魚體質健壯,性腺發育良好。選種時一定要挑選出攙雜在里面的真鰍,挑選好的親魚放入已培養好水質的池中進行培育。培育期間放養密度是20~30尾/平方米,雌雄分開暫養以免追逐產卵不能人工控制,定期投喂優質的31%~32%蛋白質含量的顆粒餌料以促進性腺發育。其投喂量約占體重的5%~8%,隨天氣變化靈活掌握。一般是上午7~8點、下午4~5點各投喂一次。每隔幾天全池潑灑生石灰、漂白粉,以培養水質和殺滅細菌。
3.人工催產
5月中旬,當水溫接近20℃以上時,從培育池中選擇性腺發育好的親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劑主要使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LRH-A2)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將它們按一定比例配制后,再用0.9%的氯化鈉溶液稀釋后進行肌肉注射。注射時使用6號針頭,注射部位是背鰭下方的背部肌肉發達處,針頭方向傾向魚頭并與身體呈30~45度角,注入深度1.5~2.0厘米,雌魚注射劑量0.2毫升/尾,雄魚減半。注射后的親魚放入網箱中。臨近效應時間時,注意觀察池水和網箱內親魚的活動情況,產卵基本結束后,用水在網箱外部沖洗,使卵集中后用勺取出,集中放入容器內進行除雜,濾出卵殼和雜物,沉淀后放入經過清洗備用的孵化缸中沖水孵化。
4.孵化
放卵前一天清洗孵化缸,并用高錳酸鉀消毒。用小量筒抽取5毫升的待孵化卵進行計數,然后按每缸15萬粒的密度放入已注水的孵化缸中進行沖水孵化,水的流速由散落在水中魚卵的浮沉狀況來決定,要調整到魚卵在缸中心由下向上翻起、到接近水表面時逐漸向四周散開后下沉為適當。孵化時間與水溫關系最為密切:20~21℃時需要50~52小時,24~25℃時需要30~35小時即可出膜。
5.苗種培育
魚苗破膜后,大量卵膜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漂起涌向篩絹,易造成水流受阻,此時應用長柄毛刷在篩絹外緣輕輕刷洗或用手輕輕推動篩絹附近的水,以便使黏附在篩絹上的卵膜脫離篩孔,使水流保持通暢。這就要求值班人員輪流值班。魚苗破膜3天后開始攝食,應及時將其轉入育苗池中培育。放苗前10天左右,育苗池先用生石灰0.3千克/平方米徹底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施肥注水培養水質,使魚苗下塘即有適口餌料可吃。下塘魚苗應規格一致,放養密度800~1000尾/平方米,由于魚苗對開口餌料有較強的選擇性,開始主要投喂標準篩過濾的蛋黃或豆漿彌補不足。經過2~3天后可投喂輪蟲、水蚤和搗碎的水蚯蚓等。經過10天左右的培育,魚苗長到1厘米左右時,泥鰍已經能攝食水中的昆蟲幼蟲、枝角類及有機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動物內臟、血粉和豆餅等。每天上、下午各一次,開始投喂量占魚苗體重的2%~5%,以后隨著生長可增加到占魚苗體重的8%~10%。經過30天左右的培育泥鰍體長可達3~4厘米。
二、結果
1.催產孵化
我們用15天左右的時間。采用不同溫度、催產劑量和不同的注射時間共催產了3批親魚,一般下午3~5時注射,清晨以后開始產卵有利于提高產卵、受精率。
2.苗種培育
本次催產共孵化出魚苗508.6萬尾,經過1個月左右的強化培育,育成鰍苗225萬尾。平均體長3~4厘米,體重18克左右。成活率44.3%。
三、分析與討論
泥鰍在自然水域繁殖溫度一般20~25℃,第一批水溫偏低嚴重影響催產效果,第三次催產效果最好,其產卵受精率也最高。可見繁殖溫度對親鰍產卵、受精和孵化的影響之大。也可考慮室內提早孵化,達到提前售苗的目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