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概述
泥鰍是鯉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魚類。由于泥鰍肉質細嫩、清淡、鮮美,而且具有滋補藥用功能,所以歷來為人們喜食。香港、日本銷路甚廣。
泥鰍營養豐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其肉中含蛋白質18.4%-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魚肉含維生素A70國際單位,維生素B,30微克,維生索B2440微克,鈣51毫克,碘154毫克,鐵3毫克,并具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從中醫藥方面看,泥鰍又是一種強身食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鰍有暖中益氣功效,對肝炎、小兒盜汗、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等具一定療效;(本草拾遺)中也記有泥鰍性甘平無毒,補氣益中,祛濕邪,治消渴、陽痿、傳染性肝炎、痔瘡、疥癬等癥.民間醫方中認為泥鰍有壯陽利尿、治療結核、開胃的功效。例如,將泥鰍洗凈后放入盆中與適量白糖拌和,稍待片刻取其黏液外敷可治濕疹、白癬、丹毒、神經痛、關節炎及腮腺炎.據臺灣資料報道,活泥鰍與紅糖一起搗爛外敷,對乳癌有療效。
近年來泥鰍天然資源總的趨勢是在下降。這是由于市場需求增加、農藥大量使用以及捕撈強度增大等原因所致.另外,特種水產的興起也導致大量捕捉泥鰍作為飼料。因此,開展泥鰍人工養殖有著廣闊的前景
泥鰍生命力較強,容易開展人工養殖。由于泥鰍能利用皮膚、腸道進行呼吸,對水的依賴性相對較小,所以特別適于在各種淺水水體如稻田、洼地、小塘坑及山區水源不足處養殖。泥鰍食性雜.飼料來源容易解決。泥鰍繁殖力較強,天然資源較豐富,因此苗種成本較低,也容易解決。泥鰍適應性強,分布廣。這些優點都給泥鰍人工養殖帶來極大的便利。
養鰍是投資不大、方法簡便、節省勞力、效益較高的生產方式。據報道,日本農民每年大規模利用空閑稻田養殖泥鰍,采用水稻、泥鰍輪作制,秋季平均每100平方米水面中放養200公斤泥鰍,投喂一些米糠、土豆渣、蔬菜渣等,第二年秋季可收獲400公斤泥鰍,而且養過泥鰍的稻田來年谷物產量更高。由此可見,泥鰍養殖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稻田養殖泥鰍是目前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的一條好途徑。與稻田養殖其他水生動物一樣,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生態條件,發揮稻田的利用價值,達到糧食增產、鰍魚豐富的規模經濟效益。從目前的養殖技術水平看,一般每畝稻田可產泥鰍50-100公斤,僅泥鰍收人即達500~1000元。投入大、管理好的,產量和收入則更高。庭院養殖泥鰍,經120~150天飼養,即可增重5-10倍,達到上市規格,一般100-200平方米鰍池可產泥鰍250-500公斤,收入可達2500-5000元。
我國泥鰍養殖最早始于50年代中期,但養殖進展緩慢。近年來,隨著漁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特種水產養殖業的興起,泥鰍養殖也受到各地的重視。
但各地的發展速度仍不是很快,規模也不大.且各地發展不平衡。許多地方仍以天然捕撈為主,人工養殖仍處于次要地位。多數地區的泥鰍養殖,除部分專業戶外,仍以漁(農)戶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坑凼養殖較為普遭,而且泥鰍人工養殖的技術應用還不太普及,加上由于規模小、養殖戶分散,產量和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還不能滿足目前國內外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從國內市場來看,由于泥鰍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我國的居民尤其是南方人有喜食泥鰍的習慣,市場需求量較大,因此,泥鰍多年來一直銷路看好。在國際市場上,泥鰍銷路一直很好,特別是日本和港懊地區更受歡迎。日本每年泥鰍的銷量約4000噸以上,其中有2500噸左右要從我國和韓國等國家進口。
由此可見,泥鰍在國內外市場的容量和銷售潛力都很大。如果我們在現有基礎上增加科技和物質投入,擴大泥鰍養殖規模,實行苗種培育、成鰍養殖、泥鰍加工和銷售成龍配套,一定會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