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自80年代以來,蝦夷扇貝浮筏養殖在遼寧省長海縣發展迅速,目前養殖面積已達10萬余畝,并成為當地名特優海水養殖的重要品種,在海洋漁業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蝦夷扇貝養殖技術得到了快速推廣,但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某些技術環節的疏忽,養殖期間死亡率不斷提高,商品貝的規格、品質、肥滿度等有所下降,從而影響了該產業的經濟效益。筆者根據多年調查研究及實地考察,分析了當前蝦夷扇貝養殖存在的諸多問題,認為要使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在于必須重視推廣蝦夷扇貝健康養殖模式。
一、蝦夷扇貝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養殖浮筏布局過密。從海上浮筏布局狀況來看,臺筏間距基本在5m左右。在利益驅使下,部分養殖戶在現有臺筏間增設浮筏,有些為了加大筏身長度,把各排次之間的通流水道及航道幾乎全部堵死,海上浮筏呈現長短不一、極不規整的現象,短者70m左右,長者甚至達到200m左右,1臺浮筏相當于過去2臺浮筏的貝類吊掛數量,不僅影響了海水的正常流動,堵塞航道,而且埋下了安全隱患。
2.苗種放養密度過大。長海縣的蝦夷扇貝養殖自1984年開始就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經專家多年調查研究,分析出包括養殖容量過大,養殖海域初級生產力已達到極限等多種原因,因此,應清醒認識到海域的承載力是有限度的。現在,使用養殖網籠基本都在15層~20層盤,而蝦夷扇貝從三級暫養開始每層盤裝苗密度竟達300粒左右,越冬暫養密度也在近100粒,這種盲目加大放養密度的做法,不僅影響了蝦夷扇貝個體的生長速度,影響產品質量,而且還容易造成貝苗之間相互咬合致死、畸形貝增多等現象,加大了貝苗死亡率,降低了商品貝的肥滿度。一旦造成海區污染,其損失將是更加慘重的。
3.養殖品種單一。幾年前,貝類養殖主要以櫛孔扇貝或海灣扇貝為主,當上述2大品種出現死亡現象之后,現在又轉向養殖蝦夷扇貝單一品種,而一旦蝦夷扇貝養殖出現問題,無其它替代品種來補充,這種單一品種的養殖方法對養殖戶今后的發展是不利的。從調查情況看,今年個別養殖戶的櫛孔扇貝和海灣扇貝長勢喜人,因此,在沒有新的替代品種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蝦夷扇貝、櫛孔扇貝、海灣扇貝等多品種兼顧養殖。
4.蝦夷扇貝死亡事故危險依然存在。長海縣蝦夷扇貝人工育苗及浮筏養殖受夏季23℃以上高溫影響,保苗率一直很低,遲遲不能形成規模。近年來,由于自然環境的改變及養殖方法的改進,貝苗成活率有所提高。我們將1999年至2004年以來全縣部分養殖海域水溫測定狀況進行比較,發現2000年以前夏季水溫同近2年水溫有所差異,如1999年8月~9月最高水溫達到24℃~26℃,而2003年和2004年8月~9月最高水溫僅在23℃左右,比較分析后認為:近年來蝦夷扇貝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與水溫相對偏低有關。因此,建議養殖戶在運輸貝苗時應特別注意異地溫差和運苗方法,避免貝苗由于兩地溫差過大受到刺激而使貝苗抵抗力減弱,在不適宜的環境下養殖容易引起死亡,等等。
二、必須重視的幾個關鍵因素
1.抓住溫度適宜的季節及早分苗養成。蝦夷扇貝屬冷水性貝類,生長適溫范圍在5℃~20℃,最適生長水溫10℃~15℃。在適溫范圍內,蝦夷扇貝新陳代謝旺盛,對呼吸與排泄、運動與攝食、消化與生長、性腺發育與繁殖均產生積極作用。因此,當水溫達到5℃以上、20℃以下時應及早分苗養成,經過緩苗之后可以及時進入快速生長期。
2.變岸邊分苗為海上分苗,以縮短脫水時間。岸邊分苗是將蝦夷扇貝由暫養筏運至岸邊分苗,再運到筏區掛養,往返運輸時間長,易造成貝苗長時間脫水,且岸邊水溫較高、受風浪沖擊,岸邊砂粒及雜質容易進入貝苗殼內,對貝苗生長影響較大。海上分苗是將貝苗邊分苗邊掛養到海里,大大縮短了貝苗脫水時間,且其外套膜也不容易受到影響。實踐證明,海上分苗操作不僅可以提高苗種成活率,而且更有利于貝苗的正常生長與發育。
3.及時清洗網籠,去除雜質,防止貝苗污染。對已使用過的網籠,在裝苗前應清洗干凈,去除雜質;新的網籠應經過海水浸泡后方可使用;舊的且已嚴重污染的網籠或有異味的新網籠不可以直接裝苗,以防止貝苗污染。此外,分苗時應將死殼及雜質清除干凈,以免污染水體,造成惡性循環。
4.選擇適宜的暫養海區。蝦夷扇貝苗種對暫養海區要求比較嚴格,外排風浪較大、流水急,不適宜暫養貝苗內排流水不暢、浮泥較大、餌料生物貧乏,同樣也不利于貝苗生長。有條件的養殖戶應選擇水清流緩、透明度大、浮泥較少、無大風浪、餌料生物豐富的深水海區暫養貝苗,以為蝦夷扇貝苗種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選擇適宜的暫養海區是培養體質健壯、活力旺盛的苗種的首選條件。
5.合理利用養殖海域,清理非法占據的筏區水道或航道。排間距不得少于60m,以確保筏區水流通暢,并合理布置浮筏。
6.加大臺筏間距。養殖戶應抽調筏間增設的浮筏,臺筏間距不得少于8m,并在確權規定的海域使用范圍內合理布置浮筏。
7.掛吊數量要合理。應根據海區水流狀況和安全程度,合理安排掛吊數量,一般養殖籠距不得低于1m。
8.苗種放養密度要適宜。三級暫養每層盤裝苗不得超過100粒;越冬暫養每層盤裝苗不得超過40粒;一齡貝養成每層盤裝苗不得超過20粒;大規格成貝養殖每層盤裝苗不得超過13粒。
9.加大執法力度,即使糾正不科學的違規操作現象,從大局出發保護養殖海域生態環境,減少海區污染,以提高苗種成活率,促進苗種快速生長。
10.繼續推行健康養殖模式,保持水域生態平衡。病害和死亡仍然威脅著蝦夷扇貝的養殖,防治病害要以防為主,同時,針對養殖水域水質污染,水體接近和達到富營養化程度這一現狀,應繼續研究推廣適合本地生長的經濟種類,由單一品種養殖變為多品種貝、藻養殖相結合的養殖格局。
11.高溫期間嚴格防范,確保苗種安全度夏。近幾年,由于夏季水溫較往年偏低的緣故,人們對沉筏放入深水層以防高溫的苗種養殖方法幾乎遺忘,忽視蝦夷扇貝養殖受高溫所限的事實,因此,養殖戶要根據各自養殖區域水溫的變化狀況,及時調整蝦夷扇貝放養水層,當夏季8月~9月水溫達到23℃以上時,應及早采取措施,將浮筏用活動浮子控制到水深7m以下的低溫處,以確保貝苗安全度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