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1年春我們與凌海市瑞龍水產養殖公司合作,對100畝對蝦養殖池進行改造,于當年4月、8月分三次引進投放2~3厘米的刺參苗30萬頭與日本對蝦混養。2002年6月末,刺參平均體重達到210克,安全度過了夏季高溫期和冬季休眠期,刺參長勢良好。
一、蝦池的改造
首先排空池水,封閉閘門,將底部的淤泥徹底清除,運到池外,清完的池底要進行整平、曝曬。池塘清淤后的平均深度要達到注水2米以上,池邊堤壩用碎石護坡,也可用石棉瓦或裝滿細沙的編織袋護坡。
二、附著基的投放
1.投石法一種是堆狀造礁,每堆0.5立方米左右,每堆距離1~2米。投放石塊時盡可能多地留出空隙,以增加刺參的附著面積;第二種為條狀造礁,寬度為0.5~1.0米,高1米,每行間距1.5米左右。
2.投放水泥瓦水泥瓦規格1.0米×2.0米,由3個水果筐支撐,筐內裝滿石頭,周圍用編織袋固定,每堆放6塊水泥瓦,放射狀向四周輻射,每畝7~10堆。
3.果筐造礁堆每堆由4個水果筐組成,底層3個,上層1個。筐內裝滿石塊、磚瓦等,每畝30~40堆。
4.塑料編織袋把每個塑料編織袋內放一塊磚頭,作為重物,防止其漂浮,將袋口扎緊,每六個一組,在池底擺放成梅花狀,每組用一根細繩,系一個浮子,漂浮于水面,便于操作。可以單獨使用,每畝60~80組,與堆石方法結合用效果更好。
5.其他材料廢棄的舊輪胎、空心磚、水泥管、貝殼等都可以作為造礁的材料。
三、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1.消毒肥水在刺參池放苗前一個月開始進水泡池,然后用生石灰37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40~80克/立方米的濃度進行消毒。放苗前20天排干原池水進新水,進水時用60目篩網過濾。施肥繁殖基礎餌料生物,每畝施尿素或磷酸二銨各1千克,一周后視水色可追肥一次,施肥量是首次的一半。
2.放苗時間與放苗量春季放苗時間為4~5月,秋季放苗時間為9~10月。放苗密度根據苗種規格的大小來決定畝放苗量。一般情況下正常放養2~3厘米的幼參苗,其成活率可達到70%以上,而放養4~5厘米的幼參苗,成活率可達到90%以上。總體來說參苗規格越大,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成活率也就越高。放養密度因池塘的標準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1~2厘米的參苗每畝放苗1.5萬~2萬頭,2~3厘米的參苗可以放1萬頭。
3.投苗方法放苗前將水位降低,便于放苗操作,人下水后將參苗輕輕放入水中的石頭或瓦片上,也可將參苗裝入網袋,投放到指定的地點,讓參苗自然爬出。
四、日常管理
1.餌料刺參的食性非常雜,泥沙中的底棲硅藻、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的有機碎屑等都可以作為餌料。如果當地海區水質偏瘦,應考慮階段性追肥,繁殖基礎餌料,同時輔助投喂人工配合餌料。投喂時間最好在下午4~5點鐘,夏眠期和越冬期由于刺參停止攝食,此時不能投餌。
2.水質交換水體交換量越大,餌料資源越豐富,刺參生長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整個養成期間盡可能多地加大換水量。
3.溫度控制成參在水溫超過20℃以上就逐漸進入夏眠狀態,而超過28℃生命活動便不正常。為防止溫度過高,采取加大換水量的方法,同時高溫期保持最高水位以降低水溫。為了安全越冬,可在封凍前將養參池水位提升到最高水位,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
4.注意鹽度變化刺參屬于狹鹽性動物,其適宜范圍為28~34,當鹽度低于22時會出現大量死亡。夏季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養參池盡量避免有過多的淡水注入,尤其大雨過后,鹽度變化過大,極易造成刺參潰爛甚至大量死亡,因此必須進行表層排淡或換水以保證池水的鹽度在26以上。
五、疾病防治
爛皮病出現病癥時可采取大量換水的方法,同時將患病個體檢出置入小型容器內,用青霉素或鏈霉素等30毫克/升藥浴30~60分鐘,有條件的可暫養在水泥池中待病愈后放回養成池。另外對發病池大量換水后施用0.2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潑灑,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