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我鎮利用藕田發展淡水龍蝦飼養,經濟效益顯著。可使藕、蝦雙豐收。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鮮藕1500公斤~2000公斤、商品龍蝦150公斤~200公斤。
藕田水深為10~50厘米,最深1米。4月至6月中旬,藕葉較小,大部分池面有光照,池水較肥,水多呈濃綠色。此時放養蝦苗,正好可以利用水體中較多的浮游生物。6月中旬后,蓮葉遮蓋大部分池面,池水轉清,藕池底棲動物較多,為生長旺季的龍蝦提供了豐富的動物性餌料。
一、田間工程
1.選擇藕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無毒、排灌方便和抗洪、抗旱能力較強;藕田土壤pH值呈中性至微堿性,陽光充足、光照時間長、浮游生物繁殖快,以背風向陽的藕田為好。
2.改造藕田
(1)加固加高用埂:為防龍蝦將田埂打穿,引發田埂崩塌,在汛期大雨后發生漫田逃蝦,需加高、加寬和夯實池埂。加固的田埂應高出水面40~50厘米,田埂四周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修建防逃墻,最后用塑料網布覆蓋田埂內坡,下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部高出埂面70~80厘米,田埂基部加寬80~10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樁或竹竿支撐固定,網片上部內則縫上寬度30厘米的農用薄膜,形成"倒掛須",防止龍蝦攀爬、打洞外逃。
(2)開挖蝦溝蝦坑:為了給蝦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便于集中捕蝦,在冬末或初春開挖,并要求一次性建好。蝦坑深50厘米,面積3平方米~5平方米;蝦坑之間開挖深50~60厘米、寬30~40厘米的蝦溝。小田的蝦溝挖成"十"字形,大田挖成"井"字形。蝦溝與蝦坑要相連通。每667平方米藕田開挖1個蝦坑。藕田進水口與排水口要呈對角排列,進、排水口與蝦溝、蝦坑相通連接。
(3)建造防逃設施:進、排水口安裝竹箔或鐵絲網等防逃柵欄,其頂部高度應高出田埂20厘米。進水口防逃柵欄要朝田內安置,呈弧形或"U"字形安裝,凸面朝向水流。注、排水中如渣屑多或藕田面積大,可設置雙層柵欄,里層攔蝦,外層攔雜物。
3.施肥消毒。飼養龍蝦的藕田,應以施基肥為主,最好施有機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機肥1500公斤~2000公斤;也可以加施化肥,每667平方米用碳酸氫銨2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基肥要施入藕田耕作層內,一次施足。在放養蝦苗前10~15天,每667平方米藕田用100公斤~15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田潑灑,對藕田和飼養坑、溝進行消毒。
二、蝦苗放養。一般將蝦的親體直接放入藕田,讓其自行繁殖。每667平方米放養規格為20~30只/公斤的種蝦30公斤~50公斤;也可放養規格為250~600只/公斤的幼蝦,每667平方米放養2.5萬~3萬只。放養前,要用濃度3%食鹽水浸洗消毒蝦苗3~5分鐘,以免蝦體帶入病菌。
三、投喂餌料。淡水龍蝦為雜食性偏動物食性,尤其喜好動物性飼料。生性貪食,攝食量大,要遵循"四定"投飼原則。投飼量以藕田,中天然餌料豐歉與蝦體放養密度而定。投喂飼料要求定點。即在靠近蝦溝蝦塘一側水位較淺的區段,拔掉部分藕葉,使其形成明水的投飼區。在投飼季節,遵守"開頭少、中間多、后期少"的原則。成蝦養殖可直接投喂絞碎的米糠、豆餅、麩皮、雜魚、螺蚌肉、蠶蛹、蚯蚓、屠宰場下腳料或配合飼料等,保持飼料粗蛋白質含量25%左右,日投飼量為蝦體總重的4%~10%,并根據季節、天氣、水質、蝦的生長狀況而調整。6~9月是龍蝦生長旺期,每天投喂2~3次,在上午9~10時和日落前后或夜間投飼,或根據攝食狀況于次日上午補喂1次,月投飼量為池蝦總體重的5%~8%。其余季節每天可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進行,或根據攝食狀況于次日上午補喂1次,日投飼量為池蝦總體重的1%~3%。餌料應投在池塘四周淺水處,蝦集中的地方適當多投。天氣晴好時多投,高溫悶熱、連續陰雨天或水質過濃時少投,大批蝦蛻殼時少投,蛻殼后多投。
四、水質調控。初期宜灌淺水,水深10厘米即可。隨著藕和蝦的生長,田水逐漸加深到15~20厘米。飼養過程中定期加水和排出部分老水,調控水質,保持田水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35厘米。每15~20天換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次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公斤,以改善水質,增加池水中離子鈣含量,促進龍蝦蛻殼生長。
五、成蝦捕撈。將蝦愛吃的動物性飼料集中投喂在蝦坑蝦溝中,逐漸降低水位,將蝦集中在蝦坑蝦溝中一舉捕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