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克氏螯蝦(ProcambarusClarkii)俗稱龍蝦,是淡水甲殼類動物中適應性強、食性廣、生長快、成活率高、種群發展快的優良養殖品種。我們從2003年起在武漢市新洲漲渡湖區4公頃冬閑田里進行了冬閑田生態養殖克氏螯蝦增效技術試驗,實行稻蝦輪作,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單產達到283kg/畝,純利潤2554元/畝,為當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開發現有資源提供了新的途徑,具有較高的實用推廣價值。
一、冬閑田的選擇與準備
1.田塊條件田塊以種植一季稻為主(俗稱冬閑田),面積約為4公頃,地面開闊,近似長方形,東西走向,長寬比約3∶2,田埂高0.7m,保水保肥能力較好,稻田用水取自與長扛相連的漲渡湖主港,配有10kW抽水機站,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漁業用水標準,周邊無化工廠及其他污染源。
2.田間工程建設在距田埂內側1.2m處沿四周開出一條寬1.5m、深1m的環形蝦溝,中間則按"#"字形開出寬1.5m、深0.9m的蝦溝,且與環溝相通,同時以交叉點為圓心開挖直徑為8m的圓形蝦凼4個,溝凼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1%,溝凼均為上寬下窄,挖出的泥土用于加固田埂和砌筑田間小埂。水稻植株則移栽分布于田間(收割后禾桿還田)。完工后田埂高寬均達到1.5m,溝凼形成高灌低排地勢。田埂四周及進排水口均用木樁和20目紗絹、鐵絲、PVC薄膜等安裝成2m高的"八"字形防逃過濾柵欄和50cm高的封閉防逃墻,阻止克氏螯蝦外逃及敵害生物侵入。
3.溝凼消毒與施肥7月,蝦種下田前1天溝中留水0.2m,用濃度為450g/立方米生石灰進行潑灑消毒;3天后,加入新水至0.5m,并投入雞糞30000kg。
二、親蝦投放
在投肥5天后,加注新水5cm~10cm,向溝凼投放親蝦1500kg,放養密度為375kg/公頃,雌雄比為3.5∶1,個體規格為40g/尾~75g/尾。親蝦色澤鮮亮、體表光潔、附肢完整、活潑有力。投放時,先就地吸水2次,再用1%碳酸氫鈉,和1%氯化鈉混合溶液進行浸洗消毒10分鐘~15分鐘,同期套養10cm鰱鳙魚種1200尾(鰱鳙為4∶1)。
三、種草投螺
為增強水體自凈和消化腐屑殘渣能力,提供克氏螯蝦生長需要的天然餌料生物和生態環境,7月~10月共投放螺螄6000kg,并適時在田埂內側四周栽種水生蕹菜,向溝中移栽馬來眼子菜、水花生及浮萍,整個水草面積約占溝凼面積的30%~45%。
四、飼養管理
1.投喂克氏螫蝦投放后按照"四定"、"四看"(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看季節、看天氣、看水溫、看生長)技術規范進行投喂。飼料種類有野雜魚、螺蚌肉、畜禽內臟血塊、小麥、玉米、紅苕瓜菜、水花生、鮮嫩青草。7月~11月,按蝦體總重的4%~6%投喂,其中動物性飼料占40%;3月~4月,按照幼蝦攝食習性配制適口飼料,以魚糜為主的動物性飼料占50%,投餌率為3%~5%;5月~6月,按8%~10%的投餌率進行投喂,動物性飼料占30%~35%。每天分2次投喂,上午8時~9時投喂30%,下午4時~6時投喂70%。
2.施肥為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在不同季節和生長階段進行適度肥水。第一年11月和春后3月各追施1次雞糞,每次1500kg/公頃;其他生長季節追施酵素菌生物有機肥,共追肥6次,每次3kg/畝~6kg/畝,水體透明度保持在25cm~35cm之間。
3.水位與水質調控克氏螯蝦下田后,針對克氏螯蝦不同階段生活習性進行水位與水質調控。7月~10月,水位保持在0.8m~0.9m,每隔15天換注水1次,每次約1/3,同時每月交替潑灑1次10g/立方米生石灰和6g/立方米光合細菌;11月~次年3月初,水位恒定在1m,中間換水2次,主要保證克氏螯蝦安全入穴越冬;3月~4月,水位控制在0.5m左右,曬水升溫,促進天然餌料生物及幼蝦迅速生長,每隔20天換加水1次,每次1/4~1/3,每月交替潑灑1次15g/立方米生石灰和5g/立方米光合細菌,以改善水質;5月~6月,每周換加1/3~1/2的新水,水位應保持在0.9m~1m,每隔20天交替潑灑1次20g/立方米生石灰和6g/立方米光合細菌。
五、蝦病控制
飼養期間,采取蝦體消毒、水體消毒、飼料消毒、食場消毒、種草投螺、潑灑微生物制劑等綜合防控疾病措施,加之克氏螯蝦抗病力較強,因而未發生流行性、暴發性疾病。
1.蝦體消毒投放親蝦時,用1%碳酸氫鈉,及1%氯化鈉混合液浸洗消毒。
2.水體消毒主要生長季節,除用生石灰改良水質外,另外選用下列其中一種藥物定期對水體進行潑灑消毒:①2g/立方米煙草浸出液全池潑灑,24小時后及時換水;②0.2g/立方米~0.4g/立方米溴氯海因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水草、食場附近加量潑灑。
3.飼料消毒除冬末春初外,堅持每月投喂1次藥餌,每次連續投喂3天,每100kg飼料拌入500g三黃粉。動物性飼料用1%~3%氯化鈉浸洗消毒。雞糞每500kg拌入150g漂白粉消毒發酵。
4.食場消毒結合巡塘及時撈除殘渣剩料,每月對食場用2%漂白粉溶液進行潑灑消毒1次。
六、撈捕結果與效益核算
1.適時輪捕、捕大留小飼養一段時間后,發現幼蝦離體攝食,隨即早晚在蝦溝、進出水口等處設置地籠、蝦籠進行投餌誘捕,捕大留小,達到30g/尾以上的個體上市銷售,5月至6月加大捕撈頻率,至6月底放水干田捕凈,共收獲成品蝦16980kg,鰱鳙560kg。
2.效益核算全年蝦魚總收入達到20.488萬元,單位產值為5.122萬元/公頃。全年總成本為51640元,其中田間工程及小型配套設施共投入9060元,按3年使用期折舊年平攤入3020元,親蝦及魚種開支出19850元,肥料、飼料支出20970元,水電藥物等開支7800元。4公頃冬閑田共獲純利153240元,單位純利達到2554元/畝,投入產出比1∶4。
七、分析與討論
1.綜合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結果證明,冬閑田進行稻蝦輪作增效明顯,在穩定水稻生產的前提下,單位面積新增純利2554元/畝,投入產出比達到1∶4,為單純種植水稻效益的3~5倍,節能節地,是穩糧增效的生態農業模式,符合構建循環經濟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尤其適合長江流域的廣大農村地區推廣應用。
2.技術優勢明顯,適合規模經營。冬閑田生態養殖克氏螯蝦增效技術優勢明顯,操作簡單實用,成本低而風險小,飼料來源廣泛,苗種通過自繁自育獲得,加之克氏螯蝦特有的適應性、抗病性,既可零星養殖,也可規模經營,且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市場價格穩中有升,投資回報空間明顯高于傳統種稻業和常規養殖業,是廣大農村發展"一村一品"規模經營的優選模式之一。
3.適時種草投螺,優化水體環境。冬閑田生態養殖克氏螯蝦增效技術關鍵點是必須種草和投螺,其中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各占2/5,漂浮植物占1/5,面積不得超過溝凼總面積的50%;田螺投放量100kg/畝~200kg/畝,既可為克氏螯蝦提供蛻殼生長和棲息的優良環境,減少互殘,又可增強水體吸收分解水體中的腐植質、氨態氮、亞硝酸態氮等耗氧因子,增加溶解氧,減少藥物殘留與病害發生,還可為克氏螯蝦生長提供優質活性天然餌料生物,提高克氏螯蝦的品質與風味,更符合人們喜歡天然野生、綠色環保的消費理念。
4.加強日常管理,協調稻、蝦矛盾。日常管理過程,應注意搞好防逃、防洪澇、防浮頭、防鴨鼠等敵害生物的工作,尤其鴨鼠敵害對蛻殼期間克氏螯蝦傷害較大,發現克氏螯蝦攀爬或側臥于水草上時須及時采取加水增氧措施。在水稻生長期間,稻田用藥要選擇高效低毒對克氏螯蝦無害的農藥或生物農藥,嚴禁使用敵百蟲和菊脂類農藥,用藥或追肥時采取分區用藥加水或放水等措施引蝦入溝,避免對克氏螯蝦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