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育苗設施日本梭子蟹的種苗生產主要采用原有的日本對蝦育苗池,即在50~200立方米的水泥池中進行,或采用育魚苗用的50~100立方米纖維玻璃鋼池來進行育苗。同時配備充氣、供水、控溫、自動發電自動投餌機等一系列電氣化設備。(2)親蟹的選擇及孵化日本梭子蟹的親蟹一般來源于捕獲自然海區的抱卵蟹,其體重在300~1000克,抱卵量約在40~450萬粒。該蟹產卵的季節較長。育苗的季節也就選擇在6月至7月。親蟹一般選擇體無外傷、健壯、腹部抱有牢固的卵塊,卵呈黃橙色、橙色,最好為灰黑色(孵化前的卵)。選擇好的親蟹置于20C水溫下、充氧運輸,成活率可達100%。親蟹運回后放入l一2噸的黑色塑膠桶中暫養。桶底有5~10厘米厚的砂(可讓親蟹潛入砂中),遮光、微充氣、流水。在暫養期間要投喂營養較高的凍蛤肉、蝦蟹肉、魷、墨魚肉作為餌料。在水熾18~28℃范圍內,水溫逾高,受精卵胚胎發育的速度逾快。當受精卵胚腫發育進入心臟搏動次數每分鐘130次以上,胚體額棘出現淡紫紅色的情況下,將1只親蟹置入1個盛有0.5~1噸過濾海水的黑色塑膠桶或水泥池中,在靜水、微充氣、遮光的條件下進行孵化。為使剛孵出的幼體(z期)能攝食餌料,需投放輪蟲到孵化桶中,密度為10、20個/毫升,同時加入20~30ppm的福爾馬林來預防真菌病菌的出現。(3)幼體培育日本梭子蟹的幼體變態經過z期的若干次脫皮、M期的1次脫皮后變成C期(稚蟹期),C期經過1~2天飼養即可出池放流或中間育成。各期變態發育所需要的時間為,在22~26℃的水溫也,Z1→Z2出池。各期的主要區別在于,Zl的第2顎足外肢剛毛數為4條,Z2為6條,Z3為8條,并在腹部有乳狀突起,Z4為9~11條,腹部已有附肢出現。M已初具蟹的體型,但頭胸甲前有劍額突出,尾部還沒卷縮到腹底,C已具有成解的體型,日本梭子解幼體的餌料主要有小球藻、硅藻、微粒子餌料、人工配合餌料、輪蟲、豐年蟲無節幼體、凍蝦蟹、蛤肉。為防止Z1變Z2及Z4變M時幼體因營養不足而出現脫皮變態困難導致死亡的事故,輪蟲一般都經過用乳酸菌進行的二次培養及豐年蟲無節幼體經過烏賊魚肝油24小時的強化營養培育后才投喂。各期幼體投餌量參照表1.91。Z期:幼體的個體小,背額棘間長約1.34毫米,活動能力較弱。宜投喂硅藻、小球藻、輪蟲及FP1#(微粒子人工餌料),充氣量小。為保證幼體的成活率,水中輪蟲量必需維持在10個毫升以上,每天要吸底排污,保持微流水,保證水質的良好。每天的換水量為30%。Z2~Z3期:幼體的背額棘間長,Z2為1.74毫米,Z3為2.29毫米,活動能力稍強。除投喂zl期的餌料外還增投鹵蟲無節幼體,充氣量稍強。每天換水量占水體的30~50%,吸底。Z4期:幼體背額棘間長3.15毫米,個體較大,活動能力強。投喂的餌料除保證Z3的品種之外,同時還可以適當的增加投喂打碎的蛤、蝦、蟹肉等。為保證水質良好,將換水量增加到50~100%。在Z4脫皮變態到M時,幼體需要充足的氧氣,所以充氣要呈強烈狀態,同時在變態完成后幼體M需要約1小時左右才能自主活動,所以為防止互相殘食,水中的餌料一定要充足才能保證幼體的生存率。M期及C期:此兩期幼體已經具有發達的鰲足,一般能攝取大于自身1~2倍的碎肉。所以餌料除投喂少量的鹵蟲無節幼體外,要大量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凍蝦、蟹、蛤肉。幼體的個體較大,M期的全甲長1.38毫米,C期的頭胸甲寬,C14.2毫米,C2為6.9毫米,活動能力很強,常因餌料不足而互相殘殺,而降低生存率。因此此時期的餌料要充足,同時為了保持水質的良好,將換水量增加到100~200%。幼體培育到Cl、C2期時,為避免稚蟹的互相殘殺,提高育成苗的數量,必須及時出池。出苗計數按重量法進行計數。出池的苗一般放入0.5―1噸的可封口塑膠桶中,充氧運輸。運輸的苗密度按每立方米水體20~30萬尾的數量進行裝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