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景谷縣在養殖草魚中,草魚患腸炎病的發病率占總發病率的70%以上,其中,90%以上是由于投飼量過大所造成的機械性損傷患機械性腸炎病。
在進入夏秋季魚類快速生長時期,個別養殖戶尤其是新養殖戶,沒有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草魚的生長規律及池塘的自身條件,如注水條件差、水位淺、面積過大或過小、增氧設備不足、新池水質清瘦、老池淤泥過深,而且富營養化或老化、溶解氧長期偏低等綜合因素,仍一味地追求生長高速度,收獲高產量。采取填鴨式(喂至十二分飽)與追老蠶式(投喂高能高蛋白飼料)相結合的養殖方式,使腸道長期過分充盈,令消化機能始終處于高度興奮至亢奮的狀態下。久而久之,造成胃腸道機械性損傷。治療不力,死亡率可達40%以上,魚種更甚。
一、癥狀
發病初期,投喂飼料時,池魚首先出現炸窩(即在無驚擾的情況下,群魚突然受驚,瞬間鉆入池底或向外逃躥)。繼續投喂,又會陸續回到食場內驚恐地搶食,又不斷地發生炸窩。嚴重時群魚無法正常攝食。一周左右出現死亡,往往先死亡較大個體。外觀病魚膘肥肉滿,無顯著病狀,惟有因患腸炎后魚體嚴重失水,眼球凹陷特別明顯。病程稍長,體色發黑,個別尾鰭末梢發白,離群獨游。少數有赤皮,多數伴有爛鰓和肝膽綜合癥等并發癥。鏡檢魚鰓和體表多數無(少)寄生蟲。解剖可見多量紅色腹水,腸道多數被脂肪覆蓋后影約能見,外觀腸前段發紅發炎,剖開腸道都充血、出血,嚴重的(已感染細菌)整個腸道都充血、出血,甚至化膿(并有一股濃烈的腐尸味),肝臟色澤變淡或發綠,膽囊腫大。此時的魚體已經嚴重消瘦,骨格輪廓凸出。隨機抽檢發病池塘中(規格普遍參差不齊)的好魚,多數可見腸道前段即第二大彎處,已經充血和發炎。檢測水質多數良好,少數欠佳。
二、預防措施
(一)認真執行五定投飼技術
一定人:機械投餌也要專人管理,尤其是手撒投喂的池塘,更應固定專人負責,以利于充分了解和掌握群魚攝食狀況,為防病治病和投餌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投飼工作切勿頻繁換人,因換人后池魚在短期內難以適應新人的投喂方式和頻率。實踐證明,換一次人一般池魚要一周后才能適應新人的投喂,恢復到正常攝食狀態。避免群魚攝食不均,饑飽不勻,尤其是過飽易造成胃腸道機械性損傷。因此,投喂搶食迅猛的草魚特別要強調和執行定人這一重要投飼技術。
二定質:選擇正規大型廠家生產的優質草魚育成專用配合飼料,不能投喂高蛋白質高能量飼料,更不能投喂添加有違禁促生長藥物的劣質飼料和霉變飼料。正如中醫所說腸胃為百病之家,飲食乃百藥之首。因此,防病要從強調飼料質量開始。
三定量:以少吃多餐為投飼原則,每餐控制在只投喂七八成飽,即搶食高峰已過,只有約1/3左右的魚還在攝食,即可停止投喂。這樣群魚就不會因過度飽食而損傷腸胃,并且池魚還始終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對飼料的利用率和轉化率。
四定時:成魚一般實行3餐制,分為上午8點、中午12點半、下午6點。即餐與餐的間隔時間應在3.5小時以上,讓其胃腸道有足夠的排空時間,以利于消化酶的分泌和腸道有益微生物群的繁殖,并有效緩解腸道平滑肌的高度緊張興奮性,維護腸道的正常生理機能。每餐投喂起始時間提前或推后不超過10分鐘,這樣才能保證所有池魚到食場內均等攝食,避免搶食過飽及攝食不足。
五定點:食場應設在背風、向陽、安靜、深淺適度(1.5m左右,不設在池塘的最深和最淺處)、無(少)淤泥、池塘中段水面開闊處。嚴禁設在池塘夾角處,避免投飼時造成區域性缺氧,降低魚體抗病力,引起發病。此外,如果池魚規格懸殊圈套,還應實行遠投大顆粒,近投小顆粒(投喂高一營養檔次魚種料)的等級生活制,特意培育小規格的群體,促進其快速生長。為了照顧弱小者,適當增加投飼時間,反而讓強大者過分搶食后引起發病。[pagebreak]
(二)魚種要求選擇同一批次,規格整齊,無病無傷,嚴禁參差不齊。
(三)進入夏季后,每隔3--4周,按每畝用生石灰10--15公斤兌水,全池潑灑一次,使池水pH值長期保持在7.0--8.5的微堿性狀態下,以利維持水生態的平衡和穩定。
(四)晴天午后(約1點左右,即投飼結束后)開增氧機2--3小時(此時段噴泉式浮水泵不宜),使上下水體混和,提高池塘水體溶氧量,保證池魚長期生活在高溶解氧的良好環境中,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五)對淤泥較深厚的老池塘,每年要堅持清淤,清除過多淤泥,不能清淤的,選擇晴好天氣,在午后攪動池底淤泥,5--7天一次,每次攪動面積為池塘面積的1/10左右,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利用和有害物質的氧化、釋放,以減少對魚體的傷害。
(六)對新建池塘無耕作層土壤的,要耕挖10cm左右的酥松層(利于水質的穩定),施足基肥。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水色(透明度)及時補充追肥,使池塘養魚的水質保持在最佳狀態。
(七)水利條件好的,夏季每5--7天加注(換)新水10cm左右以保持水質清新。一次不宜回注太多,以免突然改變原有水生態環境,給魚體造成應激,降低抗病能力。
(八)及時、足夠、科學地施放微生物制劑,降解有害化學物質,抵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繁殖,促進有益微生物始終占據優勢地位,保持水生態平衡,以利養殖魚類的健康和生長。
三、治療方法
(一)限量投飼:每天投飼料量,按吃食性魚體重的1%以內進行投喂,同時停止投喂包括草料在內的其它任何飼料,直至池魚完全恢復后方可逐步添加。
(二)內服藥餌:按限量后的飼料量,加1.0%--1.5%的加強型氟苯尼考制劑(即按每1000kg魚用10--15g藥拌10kg飼料);或加1.5%--2.0%的加強型諾氟沙星制劑,再加2.0%的大蒜素或2.0%的肝膽必康,拌合飼料投喂,現配現用,連喂2天,第3天開始藥量減少一半,再喂3--5天(預防按此方法3--4周投喂一次,或發現有炸窩現象,及時進行預防,每次連喂2--3天,)。在投喂藥餌期間,投飼量減少后,每天餐數仍不能減少,并每餐均要按量拌藥投喂,這樣才能保持魚體內有足夠的血藥濃度,以提高其治愈率。
(三)對繼發感染伴有赤皮、爛腮、出血等細菌性腸炎病的,全池潑灑二氧化氯對水體進行消毒,隔日重復一次。
(四)對水質不好的,根據情況及時采取回流新水、潑灑生石灰、潑灑硫酸鋁鉀、施放微生物制劑等措施改善水質,使水體溶解保持在5mg/L以上,為魚病的快速痊愈提供條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