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地處長江中下游,水域豐富,水質好,非常適合生態養殖。當地的生態養殖技術也較為成熟,現以無為縣的蟹、魚、蝦混養生態養殖技術為例,介紹生態養殖技術的具體操作過程、操作方法和要點。
一、構建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生長環境條件的生態水域環境
構建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生長環境條件的生態水域環境具體包括三個部分:外緣環境、生態養殖塘選址和建養殖塘。
1.外緣環境
外緣環境指生態養殖區域外圍的主要水源環境,也就是養殖用水的來源環境。選擇好的外緣環境,才能保障養出好的水產品。優秀的外緣水源,必須是自然的、無污染的通江水源。通江水源通過引水溝渠引入生態養殖區,再導入到養殖塘里。江河中引進的活水溶氧豐富,水質清新,有利于生態養殖產品的健康成長。
無為縣構建的20萬畝生態養殖區,就是建在綿延幾十里的通江河流附近。為了確保生態養殖塘中的水質與自然的淡水環境相近,整個生態養殖區域每年還要與外緣水源進行3~5次大范圍換水,這樣就能夠為養殖的蟹、魚、蝦提供清新的水質和豐富的養分。
2.生態養殖塘選址
生態養殖塘的選址要求:(1)水源清新自然;(2)餌料來源豐富;(3)交通便利;(4)水、電、通信配套設施完善。蟹、魚、蝦混養的生態養殖塘也要符合這樣的標準。
3.建養殖塘
建設生態養殖塘的面積一般不小于5畝,池身不低于1米,這樣能夠保證螃蟹、魚、蝦都能有充分的活動空間。
養殖塘的塘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高與坡底寬的比例在1∶3到1∶2之間。
養殖塘底的四周要挖溝,中間部位大約高出5~10厘米。這樣做便于不同生長期的螃蟹的棲息,利于水草的生長,而且可以方便日后的收獲捕撈。
建好池塘后,曝曬20~30天,再撒上生石灰粉進行消毒,殺死野生動植物和泥土中的病菌,來改善生態塘的底質。通常每畝塘潑撒100~200公斤生石灰,潑撒盡可能均勻。為防止養殖過程中螃蟹逃脫,要用塑料薄膜圍在塘的周圍,建立防逃屏障。
二、投放適合的主養品種,合理搭配混養品種
1.主養品種的選擇
科學的生態養殖首先要選擇適合的主養品種,選擇主養品種的標準是:(1)選擇生活習性能夠適應本地氣候特征和水域環境的品種;(2)選擇市場需求大、成本低、產量高、市場價格高的優質品種;(3)對種苗的品質、規格應嚴格控制。
2.主養品種的投放
如主養品種是蟹,要按照上面的標準選擇適合本地養殖的優秀蟹苗。
選擇好蟹苗后,就要在生態塘中進行投放,即放苗。為了提高蟹苗的成活率,放苗前還要進行簡單的篩選,就是選苗。
選苗的標準:一要附肢齊全,不帶傷;二要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好,不帶病;三要規格整齊,大小均勻,體表干凈有光澤。小的、殘肢的、當年性成熟的蟹苗容易死亡,要淘汰掉。
把選好的蟹苗投放到生態養殖塘中,投放時間為每年的1~2月份。投放的一般規格是每公斤160~200只,每畝投放800~1200只。
3.混養品種搭配
蟹、魚、蝦混養可以搭配不同的混養品種,形成不同的混養模式,每種混養模式都有自己的生態優勢。
(1)蟹、蝦混養模式
每年1~2月份投放蟹苗,6~7月份投放蝦苗,蝦苗長度規格為1.5~2厘米。每畝大約投放1萬尾。
在蟹、蝦混養模式中,主養產品蟹吃餌料,混養的蝦以蟹的殘餌為食,同時蝦還喜歡食用蟹的代謝廢物和養殖塘底的雜質。
蝦吃蟹的殘餌可以節省喂養蝦的餌料,吃蟹的代謝物和雜質,可以清理養殖塘,凈化水體,形成科學互利的生態模式。
(2)蟹、鱖魚混養模式
蟹、鱖魚混養模式,每年1~2月份放蟹苗,6~7月初放鱖魚苗。放入鱖魚苗的長度規格為3~5厘米,每畝15~20尾。
在養殖塘內,通常會有少量的野雜魚,野雜魚會搶食蟹的餌料,造成餌料損失。混養的鱖魚喜歡吃野雜魚,可減少野雜魚的數量,同時減少餌料損失,節約餌料投入,這是一種科學的生態養殖模式。但要注意,蟹和鱖魚的混養模式千萬不能放蝦,因為鱖魚會吃蝦。
(3)蟹、鰱魚、鳙魚混養模式
每年1~2月份放蟹苗,同時投放鰱魚苗或鳙魚苗,投放的規格是每畝0.25公斤。
蟹食用餌料和水草后,產生的排泄物會肥水,適合浮游生物生長,影響水質。鰱魚和鳙魚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能夠改善水質,凈化水域環境。這是一種共生互利的生態養殖模式。
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將螃蟹與鯉魚、青魚、草魚混養,以避免這些魚與螃蟹爭奪餌料和破壞水草。
三、科學投喂
在整個生態養殖的過程中,科學投喂非常重要,最好投喂天然餌料。動物性餌料主要有小雜魚、小活螺螄等。植物性餌料有炒熟的小麥、煮熟的玉米粒和切成條的山芋等,種植在塘中的水草也是螃蟹的食物。
要注意,在螃蟹的不同生長期,幾類餌料投喂數量的搭配是不一樣的。每年2~5月份,以動物性餌料和水草為主。6~8月份以水草和植物餌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約占30%。9月份到收獲期,適當地增加動物性餌料,比例大約占50%,可以促成水產品的成熟品質。與動物性餌料混合時,植物性餌料要煮熟,并采用投喂方式。
四、日常管理維護
科學合理的日常管理維護是保證水產品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日常管理維護的主要內容是換水和水質調控。
1.換水
對養殖塘進行科學合理的換水,能夠保證生態塘水質的清新,為螃蟹和混養產品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不同的季節換水的頻率不同。每年早春的時候,每5~7天要給生態塘換一次水,每次換1/3~1/4的水。到了夏秋,就要1~2天換一次水,每次換1/4的水。換水時,盡量讓水位相對穩定,減少對養殖產品的影響。
2.水質調控
保障良好的生態環境,還要注意對生態塘水質的調控。通常用生石灰來調控水質。每年4~11月份間,要根據水質的具體情況,10~30天用生石灰水潑撒一次生態塘,每畝水面每次使用5~7.5公斤生石灰。生石灰水可以調節水質的酸堿度,同時提高水中鈣離子的含量,抑制塘內微生物病菌滋生,使生態塘的水質環境更趨向于自然水態的環境。改善和調控水質可使蟹病基本得到有效的防治。
按照上面的方法和要點進行蟹、魚、蝦的生態養殖,大約在每年10月份到11月份就可以收獲。當地稱收獲螃蟹的過程為起蟹,起蟹也有竅門。起蟹的時候,要先將池塘中的水排干。隨著塘水逐漸減少,魚蝦和螃蟹會聚集在塘底的溝槽和水洼里,這樣再捕撈就容易多了,而且能夠撈干凈。起蟹后,要洗掉螃蟹身上的淤泥,然后放入網兜,在池塘邊吊上兩個小時左右,讓螃蟹吐掉體內的淤泥和雜質。這樣就能夠收獲到干凈而又鮮嫩肥美的無公害螃蟹了。
五、收獲后整理池塘
經過一整年的養殖,每年收獲以后塘底會有很多代謝廢物和一些野雜魚,起蟹捕魚后還要進行清淤整塘,為來年的生態養殖做準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