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2~2004年,筆者利用10個溫室大棚,以地下熱水作為保溫能源,連續兩個冬季開展羅非魚魚種越冬養殖,在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不利情況下,通過采取有效技術措施,取得了平均產量3200千克/畝,平均利潤8000元/畝,平均規格75~135克/尾的結果,F將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越冬養殖技術
(一)溫室大棚條件
溫室大棚由池塘四周高低不同的墻磚和頂部覆蓋的塑料膜組成。大棚長方形,東西長34米,南北寬23米,室內池塘面積1畝,池塘四壁為石壁,底為土質,池深3.0米,池塘內設有進排水系統和1.5千瓦葉輪式增氧機1臺。
(二)魚種來源
魚種為本單位培育的奧尼羅非魚,分為大小兩種規格,大規格平均體重42克/尾,占魚種總量的80%,小規格平均體重25克/尾,占魚種總量的20%。魚種雄性率93%。
(三)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溫室大棚的準備
9月中旬開始清除大棚內外雜草,檢查棚頂支架,維修墻壁。9月下旬覆蓋塑料薄膜。
2.池塘的準備
9月上旬清整池塘。用泥漿泵清除淤泥,用氧化鈣干法消毒,用量100~150克/立方米。消毒7天后進水,進水深度1.5米,水源為冷井水(水溫27℃)和池塘水,進水口處設有40目篩絹,防止魚卵和雜魚進入池塘。進水結束后,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消毒水質,安裝增氧機曝氣混合水質。
(四)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時間為9月20~30日。放養的魚種出池前3天停食,出池魚種全部過篩,分出大小規格,同一個大棚放養同一規格的魚種。魚種放養時,用硫酸銅8毫克/升、漂白粉10毫克/升合劑消毒魚體5~10分鐘,調節大棚內池塘水溫與魚種養殖池水溫,溫差保持在3℃以下。魚種放養密度45~50尾/平方米。
(五)養殖管理
1.前期管理
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為養殖前期階段。此階段的特點是氣溫較高,大棚內池塘水溫晝夜溫差變化小,用較少的熱水量即可保持較高的水溫。管理的重點是飼料投喂、水質調節、魚病防治。目標是縮短魚種體質恢復期,促進魚種快速增長,保持魚種強壯體質。
(1)飼料投喂。飼料為自行研制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為31%~32%,粗脂肪含量為5%~6%,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大規格魚種投喂粒徑2.0毫米的飼料,投喂率2.0%~2.5%。小規格魚種投喂粒徑1.5毫米的飼料,投喂率2.5%~3.0%。開始投料時每次30~40分鐘,待魚集中攝食旺盛后,每次投料時間保持20~25分鐘。
(2)水質調節。每2~3天換水1次,換水量視水溫、魚的攝食情況、溶解氧等綜合因素而定,一般情況為30%左右。晴天中午開增氧機1小時,夜間開增氧機5~7小時,以增加水中溶氧。從10月中旬開始提升水位至1.8米。
通過換水和開啟增氧機,使池水理化指標達到水溫22~23℃,溶解氧3~4毫克/升,透明度30~35厘米。
(3)魚病防治。
①水霉病。病因是魚種出池、運輸、放養過程中魚體受傷引起。治療方法:全池潑灑水霉凈,連續2次,同時投喂氟苯尼考制成的藥料,連續5天。
②車輪蟲病。病因是池塘中有機質含量高,造成車輪蟲大量繁生,導致魚鰓上被寄生大量車輪蟲,形成車輪蟲病害。治療方法:全池潑灑0.7毫克/升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連續2遍,加大換水量,連續投喂3~5天藥餌。
2.中期管理
11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越冬養殖中期階段。此階段特點是氣溫低,池水晝夜溫差大,保溫用熱水量大。主要管理措施是飼料投喂、水質調節兩個方面。目標是保持魚種肥滿度,防止凍傷死魚。
(1)飼料投喂。用能量較高的飼料,飼料粗蛋白質含量28%,粗脂肪7%~8%。日投喂1~2次,大規格魚種投飼率為1.0%~1.2%,小規格魚種1.5%~1.8%。飼料粒徑不變。
(2)水質調節。提升水位至2.0米,每1~2天換水1次,換水量20%左右,水溫保持在18~20℃。
3.后期管理
3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養殖后期階段。此階段特點是氣溫回升,魚種攝食旺盛,投飼量大,池塘底質和水質條件差。主要管理措施是飼料投喂、水質調節、魚病防治。目標是保持魚種生長,防止因缺氧、硫化氫中毒、魚病等因素引起的死魚。
(1)飼料投喂。飼料營養指標與養殖前期相同,粒徑全部為2.0毫米,投飼率1.5%~2.0%,日投喂2次。
(2)水質調節。每天換水1次,水源為冷井水和大棚外池塘水,換水量30%左右,水深1.8~2.0米,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每15天全池潑灑1次光合細菌,濃度10毫克/升。晴天中午開增氧機1~2小時,夜間適時開機,保持溶解氧3.0毫克/升左右。
4月中旬打開大棚塑料膜通風降溫,并隨著氣溫升高逐漸縮小塑料膜的覆蓋面積,至4月下旬去掉覆蓋的塑料膜,使水溫保持在21~23℃。
(3)魚病防治。本階段發生的魚病有:車輪蟲病、腸炎病、細菌性爛鰓病、脂肪肝病。細菌性爛鰓病通過全池潑灑0.4毫克/升二氯異氰尿酸鈉治愈。脂肪肝病通過調整飼料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C含量,改善水質環境得到了治愈。車輪蟲病、腸炎病的治療方法同養殖前期。
二、擬改進的技術措施
利用溫室大棚越冬養殖羅非魚魚種要消耗大量的熱水資源和電能,因此,筆者擬對養殖技術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1.水的循環利用
在養殖前期和后期采用臭氧處理水技術和生物凈化技術,將排出的溫水處理后再利用,節約熱水的用量。從2003~2004年的試驗結果看,可節約30%~40%的熱水用量,水處理效果良好。
2.提高雄性率
購進雄性率高的魚苗,使魚種雄性率達到95%以上,提高大規格魚種的比例。
3.提高入棚魚種規格
提早購進魚苗,利用大棚和室外池塘接力養殖,延長魚種培育時間,使入棚魚種規格從25~42克/尾提高到50~75克/尾,減少飼料用量和熱水用量,降低生產成本。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