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歐亞鱸為鱸形目鱸科的一種重要經濟魚類,又稱河鱸、赤鱸、五彩斑、五道黑等,廣泛分布于歐洲及亞洲北部冷溫帶。我國僅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流域及烏倫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以前天然產量較大,近年來因過度捕撈和種群退化已近消失。另外,因為營養價值高,人們對歐亞鱸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致使其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對其進行引種馴化和規模化人工養殖勢在必行,前景看好。現將歐亞鱸的生物學特性介紹如下:
1.形態特征歐亞鱸體側扁,長橢圓形,尾柄較細。頭小,吻鈍,口端位。下頜比上領稍長,上頜骨后端達眼的下方,上下頜及口蓋骨上均有細齒。前鰓蓋骨后緣有許多小鋸齒,后鰓蓋骨后緣有1根刺。兩背鰭略分離,第1背鰭為8~16根硬刺,其中第4根最長;第2背鰭為3根硬刺和13根軟鰭條,以第1、2根鰭條最長。胸鰭側位而較低,腹鰭胸位,尾鰭淺叉形,兩葉末端圓。其體為棕褐色,有7叫條黑色橫斑、腹部白色。背鰭淺灰黃色,第1背鰭后部有1個大黑斑,胸鰭淺黃色,臀鰭、腹鰭及尾鰭為橘黃色。
2.攝食習性歐亞鱸為肉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幼苗期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為主要餌料,有時也攝食水生昆蟲和小型甲殼動物等。成魚由于體積龐大、口闊,無法捕食到水中的微生物及藻類,主要以小型魚蝦類為食。歐亞鱸春、夏、秋季攝食旺盛,攝食量大,當水質良好、水溫在20~25℃時,幼苗期攝食量可達體重的1/3,咸魚有時可達1/5,冬季大部分時間也不停食。
3.繁殖習性歐亞鱸在原產地有時需5冬齡才性成熟,但在不同水域中其性腺成熟期差別很大。新疆額爾齊斯河地區雌性歐亞鱸最小成熟年齡為2”3冬齡,雄性則在1~2冬齡,在浙江甚至僅需1年時間通過催產就能繁殖出下一代。
據現有資料顯示,該魚性腺發育年周期中具有2個快速增長期和2個低速延緩期,繁殖季節大約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但根據我們研究發現,決定其性腺發育快慢的最重要因素是溫度,通過溫度調控,可以人為調節其產卵時間。在產卵的選擇上,豐水期該魚一般在水草叢或被淹沒的灌木叢中產卵,枯水期則偏愛在沙礫質的江、河、湖底產卵。其卵呈黏性,淡黃色,由黏膜聯成帶狀附于水草上。水溫15℃左右時,受精卵孵化期為1周。魚苗5月上旬出現,5月下旬大量出現。通常每尾體長在14~17厘米的親體平均懷卵量在1.2萬~3萬粒,卵徑較小,約為2毫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