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寧夏地區,草魚是淡水養殖的當家品種,養殖成本低,但其養殖技術在多方面不夠規范而導致養殖風險增大,容易虧本。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摸索出一套適宜寧夏地區較為規范的草魚魚種培育技術措施,并在生產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3畝~5畝,水深1.5m~2.0m,長方形,注排水方便,且保水、保肥性能較強,配備有功率為3kW增氧機1臺。池水為黃河水,水質良好。
在春季,池塘注水7cm~10cm,用生石灰75kg/畝兌水全池均勻潑灑進行清塘消毒,干塘后曝曬,至池底干裂最佳。魚種下塘前10天,池塘注入新水0.5m~0.8m,注水時要嚴防野雜魚及有害生物進入池塘,如果水質較瘦則施入經過發酵的有機肥200kg/畝,以培育池水中的基礎餌料生物,并在枝角類(水蚤)高峰期進行草魚烏仔、夏花下塘。同時,池塘內最好能夠培育一定數量的小浮萍,到草魚夏花下塘時,池水色清而見底,但不呈紅色,且水中枝角類成團。
二、魚苗放養
為了充分挖掘池塘的生產潛力,魚苗培育多采用混養法。一般地,投放草魚夏花8000尾/畝~10000尾/畝,鰱魚1500尾/畝,鳙魚500尾/畝,并做到鰱、鳙下塘比草魚下塘遲15天~20天左右。魚苗下塘時,用濃度為4%食鹽水浸浴魚體5分鐘~10分鐘,進行魚體消毒處理。放養魚苗,一是要求放養魚苗的規格應整齊、均勻,二是要求在數量上應一次放足,三是做到保質保量,四是不能搭配放養鯉、鯽。
三、飼料投喂
近幾年,寧夏地區草魚魚苗大多數為烏仔規格,而夏花規格較少,所以,草魚烏仔下塘后要求進行二級培育,多采用傳統的豆漿培育法。豆漿營養豐富,一部分可以直接被魚苗攝食,一部分可以直接肥水,當魚苗培育規格達到夏花規格時,改為糊狀飼料投喂。精飼料中,豆餅50%,菜餅15%,小麩皮25%,黑面10%,混合后兌水成糊狀(含水50%),沿池塘四周潑灑,10天后再由池塘四周縮小到在搭設的飼料臺上投喂,投喂量以魚苗在1小時~2小時內能夠攝食完為宜;青飼料中,可將浮萍、線草等扎碎后投入搭設的草食臺(三角架)內,以后根據魚苗規格的增長改為投喂旱草、紫花苜蓿、紅豆草、禾本科雜草等,混合后用機器打碎或軋短,投入草食臺投喂,所用青飼料要求鮮、嫩,投喂量以魚苗在2小時內能夠攝食完為宜。投喂一般采用“先青后精”的方法,日投喂2次~3次。
另外,在投喂精飼料時,先用破碎料,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后,魚苗上浮攝食,再堅持“四定、四看”原則進行投喂,所用的精飼料應為草魚魚種專用顆粒飼料,最好采用投餌機進行投喂,使飼料撒落分布面廣且均勻,避免因池內魚苗集中搶食而使規格小、體質弱的魚苗不能攝食或攝食不足。投喂顆粒飼料的粒徑要滿足魚苗的適口性,每天投喂3次~4次,投喂量以80%魚苗可以攝食吃飽為宜。
四、日常管理
1.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質是高產的基礎。由于草魚喜歡清瘦水質,且攝食量較大,排泄較多,所以,池塘要經常加注新水,每周加水1次,每月換水1次~2次,且先抽出老水1/3再加注新水,使池塘在7月~9月間保持最大水位2.0m,池水透明度在30cm~40cm,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mg/L~5mg/L以上,保持水質新、鮮、活、清、爽。
2.加強早、中、晚巡塘,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3.掌握好魚種攝食、活動情況。根據天氣、水質和魚種攝食情況等隨時調整投喂量,光照充足、水溫高時多投喂,反之則少投喂;一天之內本著“兩頭少,中間多”的原則進行投喂;同時,隨著魚種規格的增長及時調正顆粒飼料的粒徑,使之具有較好的適口性。
4.投喂要科學。根據多年的經驗,投喂時應采取“先青后精”的方法,并為降底飼料成本而以投喂草魚魚種專用顆粒飼料為好,從開始馴化用破碎料時就采用投餌機投喂。
5.做好及時篩選、分塘養殖的工作。在草魚魚種養殖過程中,需進行多次拉網檢查,魚種過篩后將規格一致的魚種分塘稀放養殖,以對小規格的魚種加強投喂,促使養殖魚種的規格達到整齊。
6.合理使用增氧機。使用增氧機增氧的同時,又可以起到攪水和曝氣的作用,要求做到“三開二不開”,即晴天中午開機1小時~2小時,陰雨天氣的清晨魚種浮頭早開機,陰雨連綿天氣的半夜開機,主要生長季節天天開機;晴天傍晚不開機,陰雨天氣的中午不開機。合理使用增氧機可以預防魚種浮頭,防止泛塘,也可以加速池塘內的物質循環,提高魚種放養密度和增加投喂量,因此,可以達到穩產高產、提高飼料利用率、降底餌料系數、有利于防治魚病的目的。
7.定期檢查魚體,記好池塘日志。每隔15天或30天,結合檢查魚體生長情況,對前期養殖效果的好壞加以判斷,并對以后的技術措施進行調整,如增減飼料和肥料,調解水質,發現魚病及時治療等,做好池塘日志,總結經驗,檢查工作的原始記錄、數據,為改進技術與制定計劃做參考。
五、魚病防治
草魚魚種發病的主要原因有水質惡化、老化,飼料霉變等,容易誘發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出血病,同時也直接影響產量與經濟效益。上述幾種疾病多為并發性疾病,因此,在病害預防上要求相應采取綜合防治與定期預防的方法。
1.魚種下塘后,每隔15天用150g/畝~200g/畝漂白粉全池潑灑進行水體消毒。
2.7月~9月,每隔15天對飼料臺進行消毒1次,方法是在魚種攝食完后用500g漂白粉溶水后潑灑在飼料臺周圍。
3.定期投喂藥餌,可以每隔15天投喂藥餌2天。如:用大蒜拌餌可以預防草魚魚種腸炎病,每100kg飼料中拌入大蒜素1kg連喂3天,每隔20天進行1次,治療效果較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