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隨著豫西地區群眾對草魚消費的增加,大規格草魚魚種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為了提高草魚魚種的單產,養殖戶普遍采用以投喂顆粒飼料為主的池塘集約化養殖模式,從整個養殖情況來看,前期草魚魚種生長速度較快,但在養殖中后期開始發病,草魚肝膽性疾病比較普遍,且常常與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等并發,死亡率較高。通過近兩年的調查研究,筆者就影響豫西地區一齡草魚魚種成活率的原因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一、影響一齡草魚魚種成活率的主要原因
1.草魚魚種的投放密度過大。許多養殖戶盲目追求產量和效益,隨意加大投放密度。豫西地區草魚魚種投放密度一般在12000尾/畝~15000尾/畝,有的甚至超過20000尾/畝。由于投放密度過大,在養殖中后期,隨著池塘魚類負載量的加大以及飼料投喂量的增加,水質難以控制,容易老化、惡化。由于水體環境不良,氨態氮、亞們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含量上升,導致草魚出血病、爛鰓病等疾病的發生。
2.投喂的飼料不符合草魚魚種的營養需求。首先,草魚魚種的飼料配方不合理,目前豫西地區草魚魚種的培育主要借鑒鯉魚池塘集約化養殖技術,絕大部分養殖戶直接采用鯉魚配方飼料投喂草魚或者略有改動。有關研究表明,草魚魚種與鯉魚魚種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物等主要營養的需求有較大的差別,鯉魚魚種要求飼料的蛋白質含量32%~35%,脂肪含量4%~15%,碳水化合物含量30%~40%,而草魚魚種要求飼料的蛋白質含量25%~30%,脂肪含量3%~8%,碳水化合物含量可達40%以上。從整體上看,一齡草魚魚種生長過程中對蛋白質、脂肪等的需求較鯉魚魚種低,而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較高。在草魚整個養殖期內,全程投喂高蛋白質的鯉魚飼料往往導致魚類營養性疾病(如脂肪肝、肝臟變性等)的發生。其次,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不足,一齡草魚在池塘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受密度、環境條件、生長速度等因素的影響,對維生素的需求量顯著提高,如果長期不能滿足其需要則會引發各種疾病,如飼料中氯化膽堿的含量不足時很容易引起草魚魚種脂肪肝病的發生。尤其是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不能在體內貯存,需要不斷地從飼料中供給。飼料中僅添加普通的鯉魚預混料,其維生素含量明顯不足。
3.飼料投喂不科學。許多養殖戶錯誤地認為,顆粒飼料的投喂量越大越好,忽視了草魚自身的生活習性和其發病規律,結果往往是養殖前期草魚的生長速度很快,但在草魚的食性轉化期、8月~9月魚病高發期魚病暴發。由于發病勢頭較猛,~邑多為并發癥,在短時間內難以用藥物控制病情,死亡率較高。
4.防病措施不合理。有的養殖戶防病意識較差,往往被養殖前期草魚魚種攝食良好、生長較快所麻痹,而忽視了正常的魚病預防工作。一旦發病再采取措施,為時已晚。有的養殖戶過分依賴、相信藥物的作用,而忽視了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根本作用以及藥物的科學使用。在養殖過程中,唯恐草魚發病,幾乎每天都在使用不同的藥物,特別是一些內服抗菌藥物已經到了濫用的地步。由于用藥過多,不僅導致病原體產生強烈的抗藥性,也對草魚魚種的內臟器官(如肝、腎、脾臟等)造成嚴重的損傷,使草魚自身的消化、解毒、抗病能力大大下降。不科學的用藥,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反而更容易引發疾病,常常事倍功半。
二、提高草魚魚種養殖成活率的應對措施
一齡草魚魚種的生長對水體環境要求較高,尤其是在池塘集約化養殖條件下,草魚魚種的投放密度較大,非常容易發病。要獲得較高的養殖成活率,必須從養殖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抓好防治魚病的工作,提倡生態養殖和健康養殖。
1.清塘消毒。對開展草魚魚種培育的池塘,一定要進行清淤,池底淤泥一般不要超過15cm厚。最好用生石灰帶水消毒,生石灰用量在250kg/畝以上。在上個養殖季節已經發生過草魚出血病的池塘,最好不再使用。
2.魚種投放消毒。盡量投放體質健壯、規格一致、來源可靠的草魚魚種,但在投放時還要用聚維酮碘浸洗魚種15分鐘~20分鐘,有條件者可用草魚專用疫苗進行浸泡。
3.保持適宜的養殖密度。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養殖條件來確定適宜的投放密度。綜合條件好、養殖技術較高者,草魚夏花的投放量應控制在12000尾/畝左右;條件一般者,投放密度應控制在8000尾/畝左右。以草魚魚種為主的養殖模式中,搭配鰱鳙魚應占草魚投放量的1/4左右。投放大規格鰱鳙魚,更有利于改善養殖水體環境。
4.提高草魚魚種的飼料營養。應根據草魚魚種的營養需求配制專用飼料,而不用鯉魚飼料。草魚長期以草為食,表現出對植物性蛋白飼料有良好的利用率。在草魚的飼料配方中,應以植物性蛋白飼料為主,以動物性蛋白飼料為輔,二者版比例以4~5∶1為宜。為防止草魚生長過程中出現營養過剩的現象,顆粒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保持在28%~30%。在草魚魚種的養殖前期,投喂飼料的蛋白含量可高一些,而在養殖的中后期,飼料的蛋白含量可適當降低。在配制草魚魚種飼料時,應采用草魚專用預混料,并特別注意氯化膽堿的添加量。為防止維生素的缺乏,有條件者可通過添加優質草粉(如苜蓿粉等)給予補充。青飼料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適量的投喂則可以彌補人工配合飼料的不足,是十分經濟有效的辦法。
5.控制顆粒飼料的投喂,及時補充優質青飼料。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根據草魚魚種的生活習性和發病特點,合理調整配合飼料的投喂量。魚苗投放后,應足量投喂蛋白含量較高的飼料。當草魚魚種體長達6cm而進入食性轉化期時,及時補充浮萍等青飼料。從草魚魚種的食性轉化期一直到農歷的白露,為草魚魚種疾病的高發期,應嚴格控制顆粒飼料的投喂量,日投喂次數以2次為宜,并適當增加各種優質水旱草的投喂量。白露以后,水溫有所降低,草魚魚病的高發期已過,應抓住這一關鍵時期足量投喂顆粒飼料,并一直堅持到冬季停止投喂為止。
6.加強水質的調控和管理。草魚魚種喜好生活在水質較清新的環境中,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水質條件。養殖前期,要定期加注新水;養殖中后期,隨著池塘魚類負載量的增加,要定時開動增氧機增氧,保持水體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8月以后,隨著投喂量的增加,水質逐漸變肥,要通過定期潑灑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和適量換水的方法來調控水質,降低有機物含量,控制水體氨態氮含量在0.1mg/L以下,亞硝酸鹽含量在0.02mg/L以下,水體透明度在25cm以上。
7.完善防病措施,科學使用藥物。在草魚投放1天~2天后,及時施用二氧化氯消毒水體。6月~7月,全池潑灑殺蟲劑1次~2次,用以殺滅寄生蟲。每隔半個月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對水體消毒1次。對投喂的青飼料,要用濃度為1ppm~2ppm二氧化氯進行徹底消毒。針對豫西地區草魚魚種養殖過程中肝膽性疾病發病率較高的特點,在7月以后,應投喂由黃連、黃柏、黃芪、板藍根、茵陳、甘草等組成的中草藥藥餌,并輔以Vc、VE等藥物保肝、護肝,每隔半個月投喂1次,每次連續使用3天~5天。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日常管理,發現疾病及時治療。養殖中后期,每隔10天左右對魚體肝、膽、腎等內臟器官進行1次檢查,防止病變的發生。治病時,力求對癥用藥,防止濫用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