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垂釣作為城郊休閑農業項目,深受人們青睞,已逐漸成為極具潛力的消費產業。針對垂釣魚池的水質問題,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清塘消毒,更換底泥
由一般魚池轉變而成的垂釣魚池,雖每年都按傳統方法進行清塘消毒,但因池底淤積大量富含有機質的肥泥,加上池堤多用水泥板護坡,因此高溫季節,池水多呈"死水狀",水質老化,水面漂浮因裸甲藻、藍藻等大量繁殖而形成的綠膜、藍膜、紅膜。因此,調節水質應從更換底泥開始,可用"黃泥漿"水加入魚池。黃泥顆粒在水中可與懸浮物質形成沉淀物,有澄清水質的明顯作用。
2.改變放養模式,調整放養密度
傳統的垂釣魚池放養模式多以吃食魚為主的混放型,放養密度一般每畝(1畝=667平方米)1500千克以上。這種模式和密度,最大的弊端有3點:一是密度超過水體負載量,一遇天氣變化極易引發泛塘死魚;二是脫鉤受傷魚在高密度魚群中易誘發魚病;三是魚類新陳代謝產物過多積累,敗壞水質。因此,垂釣魚塘宜采用80∶20的放養模式,單放主養開釣魚約占80%,搭配20%左右白鰱為主的肥水魚作為"調水魚"。魚池的放養密度可調整為每畝1000千克左右,然后根據起釣情況適量補充。
3.生物調節,良性循環
據生產實踐,一般垂釣魚池可根據具體情況移植水生植物、投放田螺、引進水蚤等生物措施調節水質。每口魚池可移植1/5水面的水浮蓮,既便于吸收池水中養分,又可抑制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長,還可起到遮蔭降溫和美化環境的作用。田螺以水體中動植物尸體、碎屑等腐植質為主食;水蚤以浮游生物為主食,有利于保持營養物質的良性循環,調節水質。
4.適時注水,科學增氧
垂釣魚池為保證魚兒不掉膘,仍需堅持"四定"投飼和加強防疫工作,確保不發生泛塘現象。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除采用生態法調控水質外,還需定期加水和增氧。大雨過后的溝渠河道水質一般較好,水中有較多的泥漿顆粒,加注新水能有效稀釋池水肥度,保持水質清新和增加溶氧量。炎夏季節,垂釣魚池晴天中午應開啟增氧機1~2小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