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養漁業的不斷發展,養魚單產得到了大幅提高。而由于養殖密度加大,魚病的發生越來越突出的擺在每位養魚戶和養魚技術人員面前。為了水產養殖業的更好發展,現將多年來在養魚病害疹治方面的經驗和辦法介紹一下,供廣大從事水產養殖的朋友借鑒。
一、細菌性魚病
1.細菌性爛鰓病病原體是柱狀嗜纖維菌,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水溫越高越易爆發流行,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感染所有養殖魚類。每年因該病引起的魚類死亡時有發生。患病初期較易治療,中后期則很難治愈。當鰓絲掛有附著物、鰓蓋內表充血、開天窗等。這些都是中后期的表現。治療方法為第1天,每畝水面/水深1m,用三氯異氰脲酸(含量30%)400g加硫酸銅350g全池潑灑。第2天,每畝水面/水深1m用二硫氰基甲烷(2.4%)125ml加季胺鹽絡合碘(含量季胺鹽20%、碘1%)125ml全池潑灑。第3天重復第2天再用藥一次。
2.赤皮病病原體是瑩光極毛桿菌,發病癥狀為魚體兩側鱗片脫落伴有充血或出血。是草魚的常見病,常與爛鰓、腸炎病并發,是引起飼養草魚死亡的主要病因,經常造成絕產。治療方法為第1天,每畝水面/水深1m,用旱煙葉500g加敵百蟲(含量90%)350g全池潑灑。方法是先將旱煙葉用器皿熬汁冷卻后待用;將敵百蟲用水稀釋后加冷卻后的煙汁兌水全池潑灑。同時用氟苯尼考制成藥餌投喂,方法是用氟苯尼考每30mg/kg~50mg/kg魚體重做成藥餌投喂,每天兩次連喂3天~5天。第2天用戊二醛(含量20%)全池潑灑。用量為每畝水面/水深1m用戊二醛20ml~30ml用水稀釋后全池潑灑,隔天再用一次。
3.腐皮病病原體為嗜水氣單胞菌和溫和氣單胞菌,該病是一種較新的魚病,在近幾年北方地區大量飼養鏡鯉的情況下,該病幾乎是鏡鯉的專項疾病,同池套養的其他品種魚類幾乎不發病。其癥狀為初期病魚體表起透明水泡,水泡破碎后,長水泡的地方體表充血、發炎、潰爛而行成病灶。該病不特別嚴重時不引起死亡,而因體表潰爛影響魚的正常生長和銷售。治療方法為第1天,每畝水面/水深1m用戊二醛(含量20%)30ml加二硫氰基甲烷(含量2%)30ml,兌水全池潑灑。同時投喂藥餌(甲砜酶素含量5%;用量:33.3mg/kg體重)連喂3天~5天。第2天,每畝水面/1m深水用戊二醛(含量20%)30ml,兌水全池潑灑。
二、真菌性魚病
1.鰓霉病病原體為鰓霉菌。鰓霉病是由鰓霉菌寄生在鰓組織中而引起。表現為病魚失去食欲,呼吸困難,游動緩慢,鰓上黏液增多、淤血或缺血的斑點,呈現花鰓;病重時魚高度貧血,整個鰓呈青灰色。(在顯微鏡下可見菌絲,要與寄生蟲性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加以區別)治療方法為第1天,每畝水面/水深1m用食鹽500g加尿素500g加三氯異氰尿酸250g(或加漂白粉1000g)。使用方法:用水將食鹽、尿素、三氯異氰脲酸分別溶解后兌到一起全池潑灑。第2天,每畝水面/水深1m用敵瘟靈(主要成份季銨鹽絡合碘、二硫氰基甲烷。總含量:15%)125m兌水全池潑灑。第3天重復第2天再用藥一次。
三、寄生蟲性魚病
1.車輪蟲病病原體為多種車輪蟲,發病時沒有明顯癥狀,病魚游動緩慢、呼吸困難、粘液增多、不吃食而死亡。因蟲體太小,確診必須用顯微鏡。治療此病上午傳統方法是硫酸銅0.5ppm加硫酸亞鐵0.2ppm全池潑灑,由于蟲體的抗藥性這個濃度對小車輪蟲還可以,對大車輪蟲則作用不大,需要加量硫酸銅用0.6ppm,硫酸亞鐵用0.24ppm才有明顯作用。治療時可采用含量為20%的乙撐硫代氨基甲酸銨溶液50ml全池潑灑(每畝水面/水深1m),可有效的將蟲體殺滅。蟲體殺滅24小時后,用殺菌消毒藥物全池潑灑以防感染。
2.小瓜蟲病病原體為多子小瓜蟲,由于小瓜蟲大量寄生導致蟲體寄生處有1mm以下的小白點,又名白點病。當病情嚴重時,軀干、頭、鰭、鰓、口腔等處都布滿小白點,有時眼角膜上也有小白點,同時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爛脫落,甚至蛀鰭瞎眼;病魚體色發黑、消瘦、游動異常、呼吸困難而死亡。因蟲體太小,確診要用顯微鏡。治療方法為每畝水面/水深1m,選用阿維菌素(含量0.25%)33ml加鮮姜500g加干辣椒250g。用法:將鮮姜和辣椒用器皿熬汁,冷卻待用;將阿維菌素用水稀釋加入冷卻后的鮮姜和辣椒水全池潑灑。可有效的殺滅小瓜蟲體。蟲體殺滅24小時后,用殺菌消毒藥物全池潑灑以防感染。
3.指環蟲病、三代蟲病病原體是指環蟲、三代蟲,此類魚病傳染廣泛,所有養殖魚類都可感染此病,嚴重時引起鰓絲腫脹、貧血、花鰓,鰓及皮膚上有大量粘液,呼吸困難。魚苗和小魚種患病嚴重時,可引起鰓蓋張開,魚體消瘦,眼球凹陷,鰓上大量蟲體寄生時密集成白色泡沫狀小團。因蟲體小,確診要用顯微鏡。傳統治療方法是,敵百蟲加面堿,敵百蟲常用量0.5ppm面堿0.3ppm,使用這個方法的缺點是魚病易復發,這一次雖然將蟲體打掉了,可過了十來天蟲體還會大量繁殖,導致魚病再生。還可選用甲苯咪唑溶液(含量10%)每畝水面/水深1m用藥100ml,用水稀釋2000倍后兌水,全池潑灑可有效殺滅蟲體。它的優點是不宜復發。24小時后鏡檢蟲體脫落后,用殺菌消毒藥物全池潑灑以防感染。
4.錨頭蚤病病原體是錨頭蚤,錨頭蚤寄生在魚的頭、眼、皮膚、鰭、鰓及口腔內,寄生處紅腫發炎;當大量蟲體寄生在體表時,魚體上好似披了蓑衣,故又叫蓑衣病;當大量蟲體寄生在口腔時,病魚的口不能關閉。肉眼見到蟲體就可確診。治療老方法是用敵百蟲(含量90%)0.7ppm全池潑灑。它的缺點是價格偏貴;選用氯氰菊酯溶液,(含量40.5%)每畝水面/水深1m用藥33ml稀釋2000倍后兌水全池潑灑,第10天再用藥一次。優點是價格底,療效確切。蟲體脫落后,用殺菌消毒藥全池潑灑以防感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