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魚類鰓病發病率多,威脅魚的生長,死亡率也高,值得認真防治。魚類鰓病種類較多,如診斷失誤,盲日用藥,不僅貽誤治療時間,還會造成浪費并易發生藥害。因此在魚類發生鰓病時,就應根據不同癥狀表現,予以準確診斷,使之對癥下藥進行及時防治。
1.細菌性鰓病。癥狀:病魚鰓絲黏液增多、發黑、掛滿污垢,嚴重者鰓絲腐爛露出骨條。
防治:每立方米水體用超菌凈A型0.3~0.4克對水全池潑灑,并啟動增氧機攪水以增加上下水層的交換。也可每立方米水體用土霉素0.2~0.4克或漂白粉1克,或優氯凈0.3克對水全池潑灑。同時每100千克魚用“三黃粉”(大黃50%、黃柏30%、黃芩20%)500克拌餌料投喂,可連喂2~3天。
2.霉菌性鰓病。癥狀:病魚鰓絲先是發白、發黃,然后發黑并著生菌絲,常發生于高溫季節水質老化的池塘。
防治:每畝水深1米,先用巨銨碘250毫升對水全池潑灑,隔兩小時后再用水霉凈150克對水全池潑灑,也可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3克對水全池潑灑。除了施藥外,應注意適時換注新水,改良水質。
3.原蟲性鰓病。癥狀:一般常見病魚在晴天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頭癥,喂食時不上食臺或吃一會就散開并繼續浮于水面,食欲明顯減少或不食。掀開病魚鰓蓋可見組織增生黏液增多,通常并發細菌性鰓病。
防治: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和高錳酸鉀合劑(二者5∶2)0.5克對水全池潑灑。也可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二者5∶2)0.7克對水后全池潑灑。
4.吸蟲類鰓病。癥狀:病魚急躁不安,常躍出水面,或在吃食中“炸營”,鰓絲腫脹、粘連。
防治:每立方米水體用晶體敵百蟲0.5克對水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超菌凈A型0.3~0.4克,或二氧化氯、氯殺寧(按說明書操作)對水全池潑灑。值得注意的是,用藥后隔天須注入新水,以利于魚類盡快進食。
5.出血性鰓病。癥狀:由于水質不良,藻類過多滋長,水中氨含量過高,受化學污染或殺蟲劑等農藥刺激,使病魚鰓微血管產生器質性病變,形成動脈瘤,故又稱脈管病。
防治:大量換水或施改良劑(如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藥劑可用土霉素每立方米水體0.2~0.3克對水全池潑灑,以防治繼發性細菌感染。
6.營養性鰓病。癥狀:病魚鰓絲彎曲,鰓小片曲屈,不整齊。
防治:合理配制和使用飼料,做到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鈣、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項營養指標的平衡,切莫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營養。在飼料中注意適當增加泛酸和其他多種維生素的含量,補充合理的營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