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雙線絳蟲(Digrammasp)隸屬絳蟲綱、裂頭科、雙線絳蟲屬,第一中間寄主為橈足類,第二中間寄主為魚類,終寄主為食魚鳥類。過去一些大中型水庫,在鯽魚及野雜魚體內偶有發現,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趨勢,主要對一齡鰱魚種造成較大危害。據調查統計,最高的池塘感染率達92%,感染強度最高時,每尾鰱魚體腔內有13個裂頭蚴。患病魚種越冬死亡率最高為84%。但各年段感染不盡一致,主要和水體環境改變(因干旱引起水面積減小)和水鳥的活動有關。本文對發病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防治對策。
一、病魚癥狀
患病鰱魚從外觀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后體質明顯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顯,腹肌極薄,用力擠壓腹部,裂頭蚴可從胸鰭處鉆出體外。病魚在拉網和運輸途中大部分死亡,只有少部分存活。雙線絳蟲的易感寄主主要是鰱魚種,而鯉魚種感染種類以舌狀絳蟲裂頭蚴居多。
二、病因分析
1、靠近水庫、沼澤的池塘,或因水面連片開闊、人少環境僻靜的池塘,春季至秋季常有許多蒼鷺、紅嘴鷗、翠鳥滯留棲息,在水庫和魚池之間游竄。裂頭蚴感染率高者多發生在面積較大越冬池,這些池塘每年春季冰面融化時,經常有病魚或體弱魚在水面游動,招來大量水鳥捕食,帶有蟲卵的糞便排入水中,造成感染。
2、池塘售完春片魚種后,因時間緊,來不及清塘即注水養水花魚苗。據文獻報道,雙線絳蟲的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可成體帶卵休眠,休眠體可度過干旱、冰凍等各種惡劣環境,休眠體數量可達每平方米數百個至數百萬個之多,常在小范圍高度集中,正因為橈足類有這種成體休眠適應性,所以不經藥物清塘的魚池,一旦注入新水,很快就出現相當數量的性成熟帶卵的橈足類成體。早春冰雪剛融化不久,在一些很淺的水坑里有大量的橈足類帶卵成體,說明橈足類成體可抵抗惡劣環境。綜上所述,在一些池塘由于不用藥物清塘,水體潛藏著大量的橈足類休眠體,這為感染雙線絳蟲病埋下了隱患。
3、按魚苗生物學特性,水花魚苗進入夏花階段,食性將由輪蟲轉入較大型浮游動物(枝角類、橈足類),有些養魚戶利用冬季剩下的老水,培養一些枝角類和橈足類,供下塘的夏花魚食用,這樣做可節省人工飼料,同時對魚苗生長有促進作用,然而對于池塘中的浮游動物,如果不進行人為控制(藥物),橈足類極有可能成為優勢種群,其數量有時可達100~200個/L,由于橈足類吞食鉤球蚴具有專一性,所以這時如果池塘附近有帶病原的水鳥活動,就極易使夏花魚苗感染雙線絳蟲病。
4、有的養魚戶從雙線絳蟲多發區購進已感染裂頭蚴的夏花魚苗,即使當地不具備患絳蟲病的條件,但由于魚苗已經吞食了感染原尾蚴的橈足類,并在魚體腔內發育為裂頭蚴,同時排出體外,致使放魚池塘同樣大量感染雙線絳蟲病。
三、防治對策
對人工池塘控制雙線絳蟲病的傳播,首先要把好魚苗關,如果從外地調運魚苗,首先調查供苗單位是否有絳蟲病發生史。如果是自己培育夏花魚苗,并且當地有絳蟲病史,或者有水鳥活動,那么水花魚苗下塘前要用0.5mg/L的晶體敵百蟲(90%),將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殺死,這不但有助于輪蟲的培養,更有利于水花魚苗的生長。在發塘期間,發現橈足類也應清除,另外要增強鳥類保護意識,研究不傷害終寄主生命的有效辦法,驅趕水鳥。對絳蟲病多發區,一定要堅持用石灰清塘。針對池塘而言,雙線絳蟲病雖然危害嚴重,但只要采取措施,絳蟲病在小水體的預防是完全可能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