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環境是養殖鰻魚的決定因素。水環境不僅決定能否養殖鰻魚,而且直接影響產量的高低,最終影響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改良水環境,才能養殖好鰻魚。下面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分析鰻魚疾病與水環境的關系。
一、酸堿度
水中pH值是重要的綜合水質指標,它直接影響鰻魚的生理狀況。水體中生物的、化學的或物理的成分發生變化時,都會在pH值上表現出來,土池鰻魚要求池水的pH值保持在6.5~8.5之間。如果水體pH值小于6.5,呈酸性,會造成鰻魚酸中毒,造成蛋白質變性,使組織器官失去功能而死亡;當pH值大于9.0時,水體呈堿性,對鰻魚有強烈的腐蝕性,使鰻魚鰓損傷嚴重。過酸過堿的水都能刺激鰻魚鰓和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反射性地影響呼吸運動,使鰻魚從水體中攝氧能力減弱,因此,即使鰻魚在富氧水域里也會出現缺氧癥。
防治措施:當pH值小于6.5,可以用30克/立方米生石灰進行調節,或用“微生態促進劑”可提高pH值。如果pH值大于9.0,應立即換水,也可全池潑灑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或一元化穩定性二氧化氯,濃度0.2~0.3克/立方米即可。
二、溶氧
水體中溶氧是鰻魚生存和生長的重要環境條件,它主要來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低氧對鰻魚的生長很不利,輕則影響攝食、生長、飼料利用率;重則導致抗病力下降、致病死亡。鰻魚對溶解氧的要求應保持4毫克/升以上。導致溶解氧低的原因:一是氣溫高,鰻魚活動量大而耗氧多;二是放養密度過大,鰻魚呼吸量大;三是池內有機物分解及無機物的氧化消耗等。
防治措施:合理搭配混養品種和放養密度,土池最理想的放養密度是:20P/千克每畝為2500~3500尾,30P/千克每畝為3000~4000尾。要求管理人員每天要定時進行溶解氧測定,發現水體溶解氧不足,應及時使用增氧機,增氧機使用時間長短要根據天氣變化而定,如果水色確實老化,要適時注入新鮮水或畝潑灑一元化穩定性二氧化氯80~150克。
三、水溫
水溫直接影響鰻魚的代謝強度,從而影響鰻魚的攝食和生長。土池鰻魚其適應溫度范圍為20~28℃,在這范圍內,鰻魚的代謝相應增強,攝食量增加,生長加快。反之,鰻魚代謝減弱,免疫力下降,致病甚至死亡。另一方面,各種病原微生物都在一定的水溫條件下繁殖,從而導致疾病流行。如歐州鰻狂奔病一般發生在夏季高溫,水霉病則在冬春水溫低時流行。
防治措施:①投喂新鮮優質的餌料;②在氣候驟變、水溫及溶氧波動大時,應降低投餌量,要注意水質調控,在整個養殖期間應采取“三調”措施即調新、調優、調活;③在鰻魚攝食旺季,應添加些利胃散、利膽保肝寧、菌毒散、多種維生素、大蒜素或中草藥劑等健胃助消化及消炎解毒制劑拌料口服。
四、徹底清理池塘底質和淤泥
清理池塘底質和淤泥是創造良好養殖生態環境的基礎。池塘有機物和腐殖質淤泥往往是惡化并誘發病害發生的主要根源。研究表明,淤泥過多,易使水質惡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同時在不良環境中,鰻魚抵抗力減弱,因此容易發生疾病。
防治措施:新建造的土池在放苗前應先進水浸泡,水深保持50~70厘米,一周內換水2~3次,每次加水量不超過20厘米,使pH值穩定在7.0~8.4之間。若是舊塘,必須嚴格徹底清理淤泥、耕翻或曝曬,有條件的最好先用推土機推出底泥10~20厘米運送堤外,而后除畝施生石灰75~100千克外,每立方米水體再施用0.1~0.2千克漂白粉或畝施一元穩定性二氧化氯0.1~0.2千克全池潑灑也可,以殺除敵害生物。消毒后的土池要經過60~80目篩過濾的水浸泡,3~5天后排干,反復3~5次,等徹底消毒后再灌新水(新建土池同法消毒),并用5‰~7‰食鹽加入新水內,預防病毒傳播。
五、氨氮、硫化氫和亞硝酸鹽
氨來源于池塘底泥和大量有機肥入塘及鰻魚本身排泄物,經硝化作用而產生,它對于鰻魚是劇毒物質,能破壞鰓組織,并滲進血液中,降低血液載氧能力,使呼吸機能下降。
硫化氫來源于池底淤泥中的硫酸鹽還原菌還原為硫酸鹽,以及由異氧菌分解殘餌或糞便中的有機硫化物,致淤泥變黑,這是硫化氫存在的重要標志。
亞硝酸鹽是氨在硝化過程中的產物。它是誘發鰻病的重要原因,其原因是夏季氣溫高,大量動植物尸體、鰻魚糞便和殘渣余餌沉積池底分解,產生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使水質惡化,引起鰻魚的缺氧或中毒死亡。另外,池塘中由于濫用藥物,或引用水源不當極易造成有機磷中毒。防治措施:對于水深1~1.5米的養殖池塘,每畝全場潑灑一元化穩定性二氧化氯或光合細菌0.1~0.2千克,一般每月潑灑1~2次。此藥不僅能有效殺滅這些致病微生物,而且還能與水體中硫化氫、有機物等發生反應,從而達到除臭、抑菌消毒、降氨增氧、改良底質、凈化水質的目的,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